经济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商务资讯 > 经济资讯

每周商务动态

时间:2024-06-21 来源:

每周商务动态

2024年第22期

武汉市商务发展促进中心               2024年6月21日

    

【政策发布】

1.国务院:发布《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内容节选如下:①有序扩大创业投资对外开放。修订完善《外商投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规定》,便利外国投资者在境内从事创业投资。支持国际专业投资机构和团队在境内设立人民币基金,发挥其投资经验和综合服务优势。引导和规范我国创业投资机构有序开展境外投资。深入推进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进一步优化外商直接投资(FDI)项下外汇管理,便利创业投资机构等经营主体办理外汇业务。研究规范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机制和制度框架,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引导境外创业投资机构规范开展跨境投资;②优化创业投资行业发展环境。建立创业投资新出台重大政策会商机制,各部门在出台涉创业投资行业、创业投资机构等重大政策前,应按规定开展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防止出台影响创业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积极性的政策措施。持续提升创业投资企业和创业投资管理企业登记管理规范化水平。建立健全创业投资行业统计分析体系,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中国政府网)    

【商务视野】

1.2023年中国商贸物流总额超126万亿元

6月16日,在2024中国·廊坊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开幕式上发布了《中国商贸物流发展报告(2023年)》,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商贸物流总额达126.1万亿元,同比增长5%。并指出当前我国商贸物流发展呈现六大特征:①批发业物流逐步向供应链服务拓展;②零售业物流加快精细化转型;③冷链物流设施短板加快补齐,冷库总量约2.28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3%,冷藏车保有量约43.2万辆,同比增长12.9%;④餐饮住宿物流定制化服务快速发展,餐饮业全年食材流通规模达6.1万亿元,净菜市场规模突破3000亿元,住宿业物流需求恢复到2019年高位;⑤进出口物流保持韧性增长,出口物流量同比增长6.7%,进口物流量同比增长13.0%,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170亿吨,比上年增长8.2%;⑥绿色化标准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全社会标准托盘保有量超6.3亿片,托盘标准化率超36%。(新华社)

2.2024年5月我国消费市场情况    

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2万亿元,同比增长3.7%,增速较上月加快1.4个百分点;1-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52万亿元,同比增长4.1%。

①商品消费增速加快。5月份,商品零售额3.49万亿元,同比增长3.6%,增速较上月加快1.6个百分点。部分升级类商品销售较快增长,限额以上单位体育娱乐用品、通讯器材、家电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0.2%、16.6%和12.9%,增速较上月分别加快7.5、3.3和8.4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33.3%,占新车销量比重达39.5%。

②服务消费较快增长。1-5月,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7.9%,增速比同期商品零售额增速快4.4个百分点。其中,餐饮收入2.16万亿元,同比增长8.4%。5月份,餐饮收入增长5.0%,增速较上月加快0.6个百分点。“五一”假期,国内旅游出游人次、出游总花费同比分别增长7.6%和12.7%,全国营业性演出票房收入增长37.2%。

③线上消费增势较好。1-5月,网上零售额5.77万亿元,同比增长12.4%,增速较1-4月加快0.9个百分点。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4.83万亿元,增长11.5%,增速较1-4月加快0.4个百分点,占社零总额比重为24.7%。

④实体零售平稳增长。1-5月,限额以上零售业单位中专业店、便利店、超市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5.1%、4.9%和1.8%,仓储会员店零售额保持两位数增长。(商务微新闻)    

3.人民网研究院发布“城市形象”系列研究报告

人民网研究院对深圳、成都、苏州、南京、武汉、杭州六城消费形象出了研究报告。通过对上述六城商品服务口碑、消费支撑口碑与消费者满意度三个维度的综合分析,评估城市消费形象,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提供参考。内容节选如下:

①深圳:“年轻潮玩消费的不夜城”。其商业综合体涵盖了购物中心、百货、超市、社区商业街、专业市场等全部商业业态,“购物中心多”“年轻、潮玩”“首店收割机”“地铁直达”等商圈消费形象突出。深圳夜经济较强,“青年不夜城”形象不断凸显。此外,深圳拥有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及“深圳购物季”“岁末欢乐购”等消费活动与IP,消费支撑口碑较好。深圳交通设施、住宿设施、消费环境等网民评价均较高,被誉为“最不堵一线城市”“五星级酒店密集地”。但是,深圳在旅游景区以及文体消费领域的商品服务消费口碑较为一般。一方面源于深圳城市年轻,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方面仍待发展,一定程度影响了其旅游景区与文博艺术馆消费口碑。另一方面,深圳文体设施规模总量相对偏少,标志性文体设施相对较少。此外,深圳毗邻香港、广州两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有网民认为深圳“对周边消费者的吸聚力不强”,“缺少标杆性核心商圈和特色旅游项目”“商业综合体出现同质化现象”。    

②成都:消费休闲“西引力”之城。成都被誉为富有“消费基因”,具有“休闲城市”的消费文化优势。成都利用举办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契机,大力推动体育场馆和设施建设,获舆论积极评价。成都消费支撑口碑也较好,被誉为“中国第二个拥有六环的城市”。成都是全国客运量的“头部城市”,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设施便捷,拥有良好的交通路况。成都拥有71家星级酒店及多家网红酒店,数量仅次于杭州,还拥有20家“中华老字号”品牌,2项马拉松“金牌赛事”,拥有中国顶级足球、篮球联赛球队,近年来全国前三的“首店”数量,以及成都国际美食节、成都国际音乐季等国际消费IP。成都虽然拥有享誉中外的春熙路、太古里等“门面担当”商圈,“商业体+X”的商圈模式也吸引众多年轻人消费打卡,但新开设的高端商业综合体SKP受到网民吐槽。“收入不高,消费力强”“产品和服务的品牌开发能力待提升”等成为网民对成都消费的刻板印象。

③苏州:消费者点赞的“消费天堂”之城。苏州被誉为“消费天堂”,在商品服务方面口碑较好,热门商圈、景区消费、文体消费等领域网民评价均较高。苏州在《100个城市消费者满意度测评报告》中消费者满意度排名全国第一。苏州拥有包括“双12苏州购物节”“夜ZUI苏州”“姑苏八点半”等消费活动,首家苏绣沉浸式线下体验店“新集文创旗舰店”、“苏州制造”等品牌,在探索将消费与传统苏州文化深度融合方面好评度较高。但是,苏州在网络热度、城市印象、城市活力等“网红”排行榜上排名偏低,一定程度导致一些消费IP没有被激活,城市“网红”度和消费名片有待进一步擦亮。此外,苏州消费支撑口碑较为相对一般,主要源于苏州城区人口相对较少,高端商业综合体、城市客运量与住宿设施相对偏少。网上出现了“公共交通不发达”“高端消费供给不足”“消费被一线城市虹吸”等消费刻板印象。    

④南京:首店经济“圈粉引流”之城。南京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全国第一,其商圈消费口碑较强。南京拥有被誉为“中华第一商圈”的新街口以及进入全国TOP3的购物中心——德基广场,拥有钟山风景名胜区—中山陵园风景区、夫子庙—秦淮风光带等众多文旅景区,当前正积极打造“博物馆之城”“世界文学之都”等品牌。消费支撑口碑方面,南京拥有良好的交通基础设施与便捷的公共交通。南京有20家“中华老字号”品牌,52家星级饭店,以及咪豆音乐节、森林音乐节等消费品牌。南京消费者满意度位居全国百城第四,彰显了良好消费环境。2022年前三季度,南京新增首店品牌数量居全国首位,首店经济追赶势头迅猛。但是,

南京整体商业力位居全国第10,出现了“高端商场相对缺乏”“商圈发展相对单极”“商业设施及设计偏老旧”等吐槽。

⑤武汉:“消费新势力扩容崛起”之城。武汉商品服务口碑较好。武汉通过改造升级江汉路步行街、K11广场、武汉天地、黎黄陂路等商圈,建成“全球最大纯商业体”武商梦时代、“2022年度城市商业新地标”武汉万象城等商业综合体,为公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消费体验,获赞“消费新势力扩容崛起”“年轻态商业”。在消费支撑口碑和消费满意度评价中,武汉形象经历了从“全国最大县城”到“全域地铁时代”的华丽转变。武汉拥有14家“中华老字号”品牌,41家星级酒店,拥有武汉国际渡江节、WTA武网公开赛、鱼嘉年华等消费活动,“夜江城”“精致楚菜”等消费品牌网络热度和好评度“双高”。但是,武汉高峰拥堵排名全国第7,“堵车”形象有待改善。“消费者满意度相对偏低”也成为一些网民对武汉的吐槽。网民建议,武汉进一步完善交通物流体系,进一步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同时可借鉴长沙等经验进一步打造“武汉造”新消费品牌。    

⑥杭州:“数字消费新潮流”引领之城。杭州商品服务消费口碑较佳。杭州大厦等老牌热门商圈持续焕新,奥体印象城等新商业综合体迎来开业潮,Costco等国际商业体纷纷入驻,加上数字经济等新型消费快速发展,杭州不断引领消费新潮流。网民对杭州商圈商品种类、商品质量、购物体验等评价均较高。文体消费领域,杭州利用举办第19届亚运会的契机推动杭州体育产业迭代升级,“宋韵杭州奇妙夜”“印象西湖”等文旅消费IP“出圈”传播,广获赞誉。旅游景区方面,良渚古城遗址、西湖等已成为杭州具有国际影响的“金名片”,杭州城市“网红”程度居全国前三甲。杭州消费支撑口碑也较好,杭州公共交通近年来开启了“突飞猛进模式”,“交通便利”“智慧出行”等成为网民评价高频词。相比其他几个城市,杭州还拥有最多的星级酒店与“中华老字号”品牌,拥有西博会、休博会、服博会、电博会、全球旗袍日等特色消费IP,在国内顶级足球、篮球联赛均有参赛球队。与此同时,中消协发布的《2021年100个城市消费者满意度测评报告》显示,杭州消费者满意度排名全国第二。但是,有网民认为杭州“境外消费吸引力相对不足”“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本土品牌”“夜生活沙漠”。(人民网研究院)    

4.北京王炸商业项目亮相

①海淀大悦城。建筑风格整体以“朱雀展翅、向北高飞”的形象为原型,与建设中的故宫博物院北院区呼应,呈现一面向历史、一面冲未来的视觉效果。项目将通过“盒子+街区+下沉广场”的开放式空间结构设计,打破常规封闭商场的沉闷感,形成海淀北部独具特色的“山系购物中心”。

    

②平谷万达广场。项目在商业空间上打造无边界卖场,增强休闲娱乐的公共空间感,放弃了立柱的格挡,直接将店铺相连,利用自身的书架,货架作为隔断,让消费者沉浸于逛街逛集市的氛围中。

 

③莱太·AT9。项目前身为北京莱太花卉市场,定位“城市文化生活空间”,计划围绕“文化+”综合衍生业态,布局国际艺术、时尚潮牌、中西餐饮、24H全时街区及花艺生活、智慧生活等核心商业内容。同时,还将保留原有花卉业态,打造“鲜花记忆”。(加得商业)

    

5.消费降级下的革新,是不限于"封闭空间","自由、轻松"的公园式体验力中心

近年来,消费者对于“健康”、“自然”的商业空间的“好感度”和“期望值”持续攀升,于是,拥有趣味性、文化性、开放性、生态性等众多属性的公园式商业大为流行。

①河南魏坡新序。项目通过保留和改造清代建筑群落,嵌入新内容,实现了新旧建筑的和谐共存,为古老的建筑注入了新的活力,注重在地历史与记忆的结合,通过艺术赋能、文化再造和设计共生的方式,构建了一个集城市微度假与乡村新旅居于一体的新生活秩序。

 

②福州金山万科里。项目地面一层为公园,地下一层为商业,地下二层为停车位。项目定位为福州首个城市乐活运动公园商业,主要是将公园生态与建筑空间、业态、社交理念相融合,打造成运动型乐活社交目的地,创造独特、健康的社交生活方式。在业态方面主要为体育和时尚餐饮,其中体育占比35%,餐饮占比40%,喜爱运动人群是该项目的目标消费者。    

 

③北京凯德Mall大峡谷。项目在北京南城鲜氧购物乐园,针对25-35岁年龄段喜爱吃、玩、逛街,遛娃、“训娃”的客群。打造了绿植覆盖+水系环绕+原木造景结合的恐龙大峡谷,以及10000㎡的有氧花园,营造出一种热带雨林探险的氛围感,深受儿童喜爱。

 

④日本SEE SEA PARK。项目以“大家一起创造的公园”为理念,打造一个能让人们像逛公园一般轻松到访,并能在此享受自在惬意的时光,发现美好事物的目的地。客群定位包括家庭客群、年轻人、游客等全客层。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优美,景色丰富。消费者在此可以置身绿意盎然的草坪上,眺望海景,感受阳光的温暖、山风和海风的不同气息。(和桥机构)    

 

【商务动态】

1.发布《湖北老字号认定管理办法》及《湖北老字号标识和牌匾使用规定》

近日,省商务厅会同省文旅厅、省市场监管局和省知识产权局联合印发《湖北老字号认定管理办法》。主要内容有:①厘清职责。明确了开展湖北老字号认定工作应遵循“自愿申报、公平公正、自主建设、动态管理”的原则,确定了省、市两级商务主管部门在湖北老字号认定、管理、服务、指导等方面的职责任务;②获取条件。湖北老字号应具备的“品牌创立时间在40年(含)以上,具有中华民族特色和鲜明的湖北地域文化特征”等4个品牌条件以及具备“在湖北境内依法设立,主营业务连续经营20年(含)以上”等7个企业条件。;③管理标准。建立“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机制。湖北老字号实行动态管理,原则上每两年对湖北老字号开展一次复核工作;对复核中发现的问题,按规定视情况采取约谈、责令整改、暂停或收回湖北老字号标识及牌匾使用权、取消湖北老字号称号等措施。    

同时,发布《湖北老字号标识和牌匾使用规定》,对湖北老字号标识的标准图形、标准字体、标准色彩、标准组合进行了统一规定,湖北老字号标识由标准图形和“湖北老字号”中英文文字组成,图形可单独使用,也可与文字组合使用。(湖北商务)

2.孝感首衡城成为华中超级“菜篮子”

孝感首衡城是全省重点现代农产品商贸流通项目,由首衡集团投资300亿元倾力打造,总规划占地8000亩,总建筑面积577万平方米,致力于打造“立足孝汉、辐射华中、面向世界”的全业态、全产业链的万亿级现代食品商贸流通产业集群,借助孝南区位优势辐射孝汉周边500公里半径。从2023年11月底正式投入运营以来,孝感首衡城累计交易货量达318.74万吨,累计交易额259.82亿元。(极目新闻)

              

【他山之石】

1.北京:出台促进会展业发展奖励政策,鼓励品牌化、专业化、国际化发展

近日,北京市商务局印发了《关于申报2024年促进我市会展业发展奖励项目的通知》。主要内容有:①支持引进国际专业展会项目。支持2024年引进境外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国际专业展会来京举办,对全球知名国际展会,展览面积达到1万平方米(含)以上,国际参展商(含台、港、澳地区和外商投资及合资企业)租用展览面积占总展览面积比例达到20%及以上的项目,给予项目单位不超过100万元奖励;②支持在京新办优质展会项目。对2024年在北京市新举办的展会项目展览面积达到1万平方米(含)以上,给予项目单位50万元奖励,每增加1万平方米递增30万元奖励,最高奖励不超过100万元;③支持优质展会做大做强项目。对2024年在北京市举办规模达到1万-3万平方米(含)且展览面积较上届增加的展会项目,予以奖励。其中,本届规模达到1万平方米(含)以上的展会项目,展览面积较上届每增加5000平方米,给予项目单位20万元奖励,最高奖励不超过80万元;上届规模达到2万平方米(含)以上的展会项目,本届展览面积较上届每增加5000平方米,给予项目单位30万元奖励,最高奖励不超过60万元。(北京市商务局)    

2.上海:公布2024年度商务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申报指南

近日,上海市公布2024年度商务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生产性互联网服务平台)申报指南。资金支持方式和标准如下:①商贸类平台奖励标准。属于批发业(F51)的现有商贸类平台企业,2023年营业收入达到30亿元及以上且营业收入同比2022年增速不低于全市商品销售总额增速,2023年营业收入同比2022年增速高于全市商品销售总额增速的,每高出1个百分点,奖励不超过10万元,每家平台企业奖励不超过150万元。对2023年新设的商贸类平台企业,2023年营业收入达到30亿元及以上,一次性奖励不超过50万元;②服务类平台奖励标准。属于互联网和相关服务(I64)、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I65)、商务服务业(L72)、专业技术服务业(M74)、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M75)等的现有服务类平台企业,2023年营业收入达到1亿元及以上的,2023年营业收入同比2022年增速高于15%且低于30%,一次性奖励不超过25万元;2023年营业收入同比2022年增速高于30%且低于50%,一次性奖励不超过50万元;2023年营业收入同比2022年增速高于50%,一次性奖励不超过100万元。对2023年新设的服务类平台企业,2023年营业收入达到1亿元及以上,一次性奖励不超过20万元。;③相关公共服务采购金额方面。编制大宗商品交易服务平台、工业品电商服务平台、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专业服务平台等重点领域平台发展指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按照政府购买服务合同金额支付。单个项目采购金额不高于50万元。(上海商务)    

3.上海:发布促进服务消费提质扩容的实施方案

近日,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印发《本市促进服务消费提质扩容的实施方案》。内容节选如下:①提升文化服务消费体验。发挥上海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融合发展的优势,打造“上海原创”品牌。支持专业剧场提升能级,鼓励商业综合体、经营性场所开辟新型演艺场所,引进培育创新演艺项目,持续打响“演艺大世界”品牌,支持打造示范性“演艺新空间”,支持举办高质量演唱会、音乐节。实施“大博物馆计划”“大美术馆计划”“社会大美育计划”。支持实体书店打造集阅读、交流、休闲于一体的文化体验消费中心;②打造品质文旅体验新场景。精心打造“一江一河”城市旅游品牌,持续提升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等区域能级。推动“观文博、看美展、赏好剧、听歌会、来海考”成为上海都市旅游的首选项目。营造“多要素+无边界”多元体验,打造“旅游+”融合发展模式。支持重点商圈、街区引入实景演出、灯光秀、国潮动漫等新型业态;③提升文旅服务节庆活动能级。高水平办好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上海旅游节、上海国际艺术节等国际节展赛会。积极推动海内外优秀文化作品在上海首发、首演、首映、首展。系统推进节展赛会前后衔接,营造“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周周有热点”的消费氛围;④加快集聚餐饮品牌资源。支持国际知名品牌餐饮企业和各类地方特色餐饮品牌来沪发展,打造地标餐厅。发布环球美食发展报告。支持国内外知名餐饮企业在沪建立总部、研发中心、配送中心、中央厨房等。支持本市品牌餐饮企业“走出去”开拓海外餐饮市场,宣传中华传统餐饮文化;⑤打造闻名遐迩的美食地标。结合上海商业空间布局规划、文化旅游发展规划,支持打造具备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的美食地标。因地制宜推出一批特色鲜明的美食街区,丰富夜间餐饮消费场所。加大对美食地标和美食街区等餐饮集聚式发展的公共管理政策创新力度,加强交通、电力、绿化市容等方面管理服务配套支持。发挥各类美食节会等平台作用,搭建并做强“环球美食节”“上海小吃节”等活动平台,加大对美食地标的宣传推广力度;⑥全面优化餐饮服务发展生态。加强对国内外餐饮技艺人才的引进和合作交流,支持国内外高端餐饮技艺人才在沪设立餐饮烹饪大师工作室。深入推进绿色餐厅创建。持续开展“光盘行动”,推动“反对餐饮浪费行为”成为自觉行动。支持餐饮企业开展ESG管理,坚持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支持餐饮企业集约化发展,建设中央厨房、集约化配送中心等,推动生产加工源头提高效能;⑦扩大家政服务消费供给。引进和培育若干高品质家政服务品牌,满足个性化和多层次家政服务消费需求。培育具有引领和示范效应的家政龙头企业和特色品牌企业、平台型互联网家政企业和产教融合型家政企业。培育一批高能级家政职业培训机构。引导支持家政企业员工制发展;⑧提升家政服务品质和水平。建立政府、企业和院校等多层次家政人才培训体系,对符合条件的家政职业技能人才给予职业技能提升补贴,鼓励家政企业推进家政服务员技能升级。支持开展养老、母婴护理等企业品牌评选推优活动。指导高校开设家政服务类专业。加强对家政人员体检和商业保险的政策赋能。持续完善本市家政服务机构信息备案和家政人员持证上门服务制度;⑨创新家政服务消费场景。支持家政企业积极构建依托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家政服务消费新场景。促进家政服务与养老、育幼、助餐、物业、快递等社区服务业深度融合,培育“家政+物业”“家政+社区综合服务”“家政+养老”等新模式,推广“套餐化订单”“一站式服务”等特色经营方式。支持发展养老护理、病床陪护、母婴护理等多样化、个性化家政服务;⑩促进服务消费的数字化融合。加强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技术在健康、养老、家政等服务领域应用。支持游戏、漫画等网络文化IP的高质量开发和内容的高水平转化,推进与各类服务消费场景的融合联动,打造具有娱乐性、互动性、沉浸式的多元融合消费新场景。促进数字人在数字营销、在线培训、电商直播、影音娱乐、服务咨询等多场景的应用。(上海发布)          
   

附:信息来源(公众号及网站)

1、中国政府网             

2、商务部门户网站       

3、新华社                

4、人民日报              

5、中国网                 

6、国家统计局             

7、统计微讯              

8、武汉发布               

9、极目新闻               

10、零售商业财经         

11、第一财经

12、财联社

13、赢商网

14、上海转型发布

15、湖北省人民政府网

16、智谷趋势

17、湖北日报

18、长江日报

19、荆楚网

20、国际商报

21、湖北省商务厅

22、武汉市人民政府网

23、未来智库

24、商务微新闻

25、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26、浙江商务

27、江苏商务

28、成都商务

29、重庆商务委

30、广州商务

31、广东商务

32、上海商务

33、上海商业网

34、今日头条

35、深圳商务

36、新商业LAB

37、红餐网

38、和桥机构

39、上观新闻

40、加得商业

41、武汉国资

42、中国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