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发布】
1.商务部等:印发《关于大力发展数字消费共创数字时代美好生活的指导意见》
近日,商务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大力发展数字消费共创数字时代美好生活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扩大数字消费多元化供给,创新和丰富数字消费场景,促进数字消费更高水平供需动态平衡,激发和增强社会经济活力,共创数字时代美好生活。《指导意见》聚焦供需两侧协同发力,从4方面提出14项任务举措。一是丰富数字消费领域供给。扩大数字产品消费,提升数字服务消费,创新数字内容消费,拓展数字消费渠道,以数字消费新供给激发消费新需求。二是培育壮大数字消费经营主体。提升数字消费企业创新能力,赋能中小企业数字化发展,支持数字消费企业发展壮大,不断增强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三是优化数字消费支撑体系。打造数字消费平台载体,完善快递物流配送体系,提升支付便利化水平,强化要素投入保障,加强财政金融支持,构建高效协同的数字消费生态体系,夯实数字消费发展基础。四是营造数字消费良好环境。开展消费促进活动,推动国际交流合作,促进规范健康发展,统筹促进与规范、国内与国际,以更优环境推动数字消费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要求各有关单位充分认识数字消费在推动消费升级、扩大有效投资、促进产业创新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强组织领导、综合协调和政策保障,健全长效促进机制,及时总结推广创新举措、典型做法,推动各项措施落地见效。(商务微新闻)
2.商务部等:印发《关于促进服务出口的若干政策措施》
9月24日,商务部对外发布《关于促进服务出口的若干政策措施》。主要内容如下:①用好用足中央和地方现有资金渠道积极支持服务出口。加强政策解读,指导地方充分利用中央和地方现有资金渠道,进一步支持数字服务、高端设计、研发、供应链、地理信息、语言服务等服务出口新业态新模式,以及节能服务、资源循环利用服务、环境治理服务、环境咨询服务、碳足迹核算管理服务、碳管理综合服务等绿色服务,培育服务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②增强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引导基金撬动作用。支持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引导基金加大对服务贸易的投资,加强与地方基金联动,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投资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领域;③优化服务出口零税率申报程序。加强部门协同和信息共享,鼓励更多有条件的地区依托相关电子信息平台,在申报服务出口退税时推广以电子信息替代需企业申报的纸质或电子凭证,提高服务出口退税申报效率;④加大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力度。鼓励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和其他保险机构加大对服务出口的支持力度;⑤提高出口信用保险政策精准度。深化与相关保险机构的服务贸易企业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对服务出口认定的业务指导;⑥完善保税监管制度。出台对综合保税区内开展研发、检测业务和培训业态所需进口货物实施保税监管的支持措施;⑦便利人员跨境往来和入境消费。优化外商投资企业人员、科研技术人员、高层次人才来华签证政策;⑧优化跨境资金流动管理。有序推进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支持服务类企业作为成员企业加入跨国公司资金池业务试点,便利集团内资金调配;⑨提升服务贸易跨境资金结算便利化水平。持续推进服务贸易结算便利化,指导银行优化诚信合规企业的跨境资金收付手续;⑩鼓励知识产权转化交易。促进和规范数据跨境流动,加快发展国际数据服务业务,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商务部网站)
3.商务部:继续支持自贸试验区加强改革探索,更好释放自贸红利
9月25日,在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发言人表示,此次商务部印发推广的自贸试验区第六批“最佳实践案例”共29个,主要涉及贸易便利化、要素自由流动、开放通道建设、产业高质量发展、政府职能转变等领域。这些案例反映了自贸试验区积极开展首创性、集成式、差别化探索的新成果新经验,体现了四个特点:一是突出首创首试。围绕完善基础性管理制度先行先试,形成了一批引领性制度创新成果。如上海、天津、北京自贸试验区率先打造安全便利的数据跨境流动体系,制定数据出境管理负面清单,为建立健全数据管理模式积累新经验。二是体现区域特色。立足战略定位和区位优势,深入开展差别化探索,形成了一批可供类似区域发展借鉴的创新成果。如广西自贸试验区实施边境口岸出入境车辆快捷通关查验,黑龙江自贸试验区实施国际危险品道路运输“一证双线”,有效提升沿边地区跨境运输便利化水平。三是聚焦产业发展。着眼产业发展关键环节或全链条深化改革,探索与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形成了一批系统化集成化的制度创新成果。如海南自贸试验区创新水上旅游综合管理服务,构建休闲渔业高质量发展机制,建立健全相关产业发展制度体系。四是注重协同联动。开展跨部门、跨区域合作,强化改革协同,形成了一批联动创新成果。如长江沿线自贸试验区探索物流通道联动发展模式,京津冀自贸试验区开展进口文化艺术品跨关区保税展示交易,为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等作出积极示范,有力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下一步,商务部将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学习借鉴“最佳实践案例”,并继续支持自贸试验区加强改革探索,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高质量制度创新成果,更好地释放自贸红利。(国际商报)
【商务视野】
1.十一黄金周待开特色商旅文项目,都有哪些特色?
伴随“十一”黄金周临近,市场即将迎来一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文旅商业新项目。它们不仅聚焦于场景创新与内容差异化,更在地缘文化挖掘、沉浸式体验业态布局等方面展现出前瞻性的运营思路。
①深圳华发冰雪世界。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纬度最低的室内滑雪场,华发冰雪热雪奇迹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配备5条专业滑道、2处地形公园、2条索道和5条魔毯。园区内还设有由14项冰雪游乐项目组成的娱雪区,包括极地探险之旅、速降回旋雪圈道、摇摆雪圈道、雪上卡丁车、冰雕艺术长廊等。此外,华发冰雪热雪奇迹已与国际知名的JW万豪酒店达成深度合作,特别设置专属的滑进滑出接待大厅;33米室内深潜基地,将冰雪运动与潜水运动融合。
②郑州亳都・新象。项目定位为商旅文融合的城市文化新地标,由郑州城市发展集团投资开发,旨在通过“历史场景 + 现代消费”的创新模式,激活3600年商都文化基因,打造中原地区标杆性文化商业街区。空间布局上,项目打造15座青砖灰瓦的不同主题的院落式建筑群,以商代“城垣肌理”为灵感层层递进,将传统风貌建筑和现代生活场景融合,打造体验在地文化的沉浸式商业街区。
③嘉兴翼时空・嘉兴1921。项目是嘉兴市重点打造的文旅融合项目,位于嘉兴火车站南广场,总建筑面积约1.18万平方米,以“小人物,大时代;旧时光,新玩法”为理念,通过高度还原的历史场景、前沿科技互动体验和多元业态组合,构建了一个集历史沉浸、文化体验、互动娱乐于一体的创新文旅目的地。街区以“一街六弄”为空间脉络,深度复刻上世纪20年代嘉兴的市井风貌,涵盖传统民居、商铺、茶馆、戏院等建筑形态,还原了米铺、绸布庄、中药房等百业生态,聚集了自北京、上海、深圳、苏州、杭州六大城市的独立品牌等非标业态及各种设计感美学品牌,涵盖全感VR、非遗雅集、未来花园、宠物社交、艺术剧场、二次元文化等十八重快乐体验场。(飙马商业地产)
2.“情绪消费”最好的时代来了吗?
2025年的消费市场,仿佛一场冰火两重天的极端考验。一边是科技股引领市场高涨,另一边传统消费板块在挣扎中分化:白酒企业被迫拥抱百元价格带,餐饮行业在“四座成本大山”下求生,而饮料与零食赛道则在外卖补贴与健康风潮中寻找新机会。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创造并提供“情绪价值”的企业们,交出了喜人的成绩。
今年上半年,泡泡玛特营收138.8亿元,同比增长204.4%,经调整净利润47.1亿元,同比增长362.8%。半年营收突破百亿,净利润超2024全年。名创优品第二季度营收达49.7亿元,同比增长23.1%,集团旗下潮玩品牌TOP TOY Q2营收达4亿元,同比大增87.0%,门店总数达293家。将黄金珠宝卖成奢侈品的老铺黄金,今年上半年更是仅仅凭借41家店就狂赚22.68亿,同比增长285.8%,平均店效4.59亿,赶超奢侈品巨头。几家财报数据的背后,似乎透露出一个真相:大家不是不愿意消费,只是相比把钱花在“传统消费品类”上,更愿意把钱花在“情绪消费品类”上。从泡泡玛特到名创优品,再到老铺黄金,这些看似不相干的企业背后,都切中了同一个关键词:情绪。如今,人们的消费逻辑已经发生变化——从“需要”到“喜爱”,从“实用”到“情感”。
①情绪消费成为新的消费热点。2025年传统消费品类增长乏力,而以情感连接、文化认同和沉浸体验为特征的“情绪消费”逆势爆发。但情绪消费的爆发并非偶然,它映射了当下社会中消费者对“情感慰藉”和“文化认同”的深层渴望。放眼全球,不难发现,日本“失去的三十年”早已为情绪消费的崛起提供了历史注脚:经济泡沫破裂后,传统消费长期低迷,但动漫、游戏等情绪消费产业却逆势崛起。经济的长期停滞和工作压力,使得许多人转而向虚拟世界去寻求精神寄托和情感补偿。动漫、游戏提供了人们在现实中难以获得的成就感、控制感和社交连接。而当下的中国消费市场正在经历类似的转型,情绪消费的爆发恰恰呼应了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今天,是这样的精神类消费最好的时代。泡泡玛特业绩的爆发,只是一个开始。当大量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无法从工作、结婚生子、买房、社会财富积累等物质生活中获得成功和自我认可时,自然会更关注精神世界的满足与自洽。
尤其是,与买房买车那种大额消费相比,能够提升幸福感的“小奢侈”和精神消费更具“性价比”。而以Labubu玩偶、老铺黄金饰品为代表的产品,恰好提供了这种低成本、高情绪满足的价值。Labubu的设计打破了传统对“可爱”的定义,以极致化的情绪符号直击用户心理。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环境下,Labubu成了年轻人情感寄托的载体和寻求确定性与陪伴感的出口。通过收藏、分享、改造Labubu,他们又在其中获得了社群认同感和归属感。
②“情感”是如何转移的?老铺黄金和泡泡玛特的商业故事,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前者在提供“艺术陪伴”,后者在塑造新的“情感符号”。但相通的是,两者均跳出了传统品类的功能性局限,转而强调产品的精神属性:泡泡玛特满足的是孤独经济下的陪伴需求,而老铺黄金满足的是文化自信回归下的认同需求。在经济下行周期中,消费者不再相信“明天会更好”,而是厌恶风险,希望自己的钱能够更加保值,甚至升值。黄金的投资属性在这一刻被放大,大众从购买黄金中获得的情绪价值也随之加码。有用户在花5万多元购买老铺黄金的“花丝如意圆满宝石吊坠”后感叹:“老铺真是富贵迷人眼,美得很。买金子也是换一种方式攒钱。”但和传统的黄金消费逻辑不同,老铺黄金并不强调黄金的投资保值属性,而是塑造了一种“文化载体”,在产品设计中融合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例如,古法金工艺打造的花丝如意圆满宝石吊坠,正面錾刻“四合如意”的纹饰,周围以花丝编织的连续涡纹、缠枝纹做装饰,既承载了东方美学的含蓄与深度,又通过细腻的情感叙事(如“四方吉祥,如意圆满”)与消费者产生共鸣。
这样的黄金饰品设计语言,已经从传统的服务“炫耀性消费”,转向了“情感消费”。消费者购买的不仅是一件首饰,更是一段文化记忆、一种精神寄托,甚至是一种对“中式老钱”的文化和身份认同。
③被重构的商业逻辑。情绪消费的崛起,不仅直接催化了围绕“情绪供给”的新生业态,诞生了一批诸如泡泡玛特一样的明星企业,也塑造了一代人的消费观念。回归本质,情绪经济,是指消费者不仅为产品本身付费,更愿意为产品所带来的情感体验、社交属性和身份认同买单。而这,其实有机会存在于任何消费场景中。2025年上半年,蜜雪冰城营收148.7亿元,同比增长39.3%;毛利47.1亿元,同比增长38.3%;净利润27.2亿元,同比增长44.1%。相比之下,其它茶饮品牌的营收大多仅获得了个位数增长,甚至下跌。“性价比”之外,蜜雪冰城更深层次地抓住了情绪经济的本质。比如,产品定价普遍较低(如4元的柠檬水),在茶饮普遍走向精致大趋势下,特立独行地满足了年轻人的“小确幸”。这种易得的幸福感,使其成为了一种情感慰藉和社交符号,甚至产生了“雪王不嫌我穷,我不嫌它脏”这类用户自发维护品牌的网络梗。这背后,是不少品牌都向往的情感认同。而在当下的经济环境中,蜜雪冰城的极致性价比,更契合了众多消费者“精打细算但不降低生活品质”的务实心态。在很多年轻人眼中,选择蜜雪冰城,是一种聪明的消费,一种对“精致穷”的拒绝,自发形成了对品牌的价值认同。这与优衣库当年在日本的崛起类似:让消费者用不高的花费就能获得优质平价的基本款服装,满足大众对性价比的追求。另一边,辣条行业的竞争格局也反映了情绪消费的崛起。素有“北卫龙、南麻辣王子”之称的品牌竞争近年来持续升级。麻辣王子2024年销售额突破15亿元,相比2023年的10亿元有大幅提升。从“只做正宗麻辣,不做甜条”,就可以看出,麻辣王子售卖的不仅仅是辣条,更是贩卖一种特立独行的精神,和一个品类“正统”的身份,同时牢牢抓住不爱甜辣的消费者。所以其实,情绪消费的本质不是逃避现实,而是在不确定的世界中寻找确定的情感连接和价值认同。不论泡泡玛特的高市盈率、老铺黄金的奢侈品故事,还是麻辣王子的逆袭,都证明了情感连接和文化认同的溢价能力。今天,或许就是中国情绪消费品牌崛起的黄金时期。(亿邦动力)
3.个体户和市委书记、市长面对面座谈,广州释放强烈信号
9月19日,十几位个体工商户代表来到广州市委大院,与市委书记、市长面对面座谈。这场名为“促进个体工商户高质量发展”的座谈会,规格之高,分量之重,显得不同寻常——它不是一场普通的会议,而是一次城市为个体工商户“问诊开方”的精准支持。作为全球一线城市,广州云集大商巨贾,在穗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就超过300家,为何却为了体量极其微小的“个体户”,专门召开如此高规格的座谈会?
四十多年前,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广州涌现出全国第一代个体户。1979年,广州发出第一张个体户营业执照。也在那一年,西华路上的“容光”饮食店开业,日进斗金,风光无限。1980年,高第街成为全国首个个体服装市场,“没到过高第街,等于没到过广州”成为流行语。1984年,电影《雅马哈鱼档》风靡全国,镜头里是广州人“饮头啖汤”的闯劲与市井烟火。四十多年过去,不少当年摆地摊、开小店的“街边仔”,早已长成参天大树。从白云区景泰街的服装档口起步的李明光,创立了快时尚品牌Urban Revivo,走向国际;在菜市场盘下5平方米小店的袁亮宏,靠一碗云吞饺子起家,如今“袁记云饺”门店超千家,成为中国饺子品类第一。这些“微小个体”的成长故事,正是广州市场经济蓬勃向上的缩影。这一次,广州将十几位个体户代表请进市委,不仅仅是为了释疑解惑,更是向全市138.78万户个体工商户传递一个信号——每一个“小个体”都值得被看见、被全力托举。座谈会上,个体工商户代表覆盖衣食住行等基础行业,还延伸到花卉、美妆、文创、民宿等多元业态,畅所欲言。不少个体工商户坦言,仍面临成本高、融资难、转型慢等“成长的烦恼”。对此,金融、文广旅、市场监管、商务等市直部门有关负责人现场逐一作出回应。广州市有关领导要求有关部门认真梳理,充分吸纳到有关政策措施中,切实帮助大家解决问题和困难。这意味着,群众的呼声,直通决策层,个体户的“吐槽”,未来可能成为政策优化的“输入项”。
事实上,对个体工商户的支持,广州早已形成一套量身定做、系统发力的“组合拳”。第一招,政策扶持。2024年5月,《广州市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条例》正式施行,广州成为全国省会中首个为民营经济立法的城市,从法治层面保障个体户权益。同时,先后出台《关于全力推进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精准帮扶培育提升发展质量的工作意见》《关于进一步推动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的工作意见》等文件,构建“梯度帮扶+精准滴灌”机制,让小个体有路可走、有方向可依。第二招,真金白银降本减负。针对融资难题,广州推出“穗信贷”“星火贷”等信用贷款产品,依托“信易贷”平台,归集信用数据,为个体户画像,截至8月末,已经累计放款超3181亿元。全面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减免增值税,减半征收“六税两费”,切实降低经营负担。第三招,提速政务服务。现在,在广州当“老板”,正变得越来越简单。“个转企”可直接变更登记,原字号、统一代码、成立日期全部可以保留,办理时限从5天压减至1天;推行“一照多址”,开分店不必再设分支机构;支持纯电商户登记,网络地址可作为经营场所,实现“零见面”审批。
回到我们一开始的问题,为什么广州如此重视一个个“小个体”?因为他们对城市而言,是经济的“毛细血管”,是民生幸福的“晴雨表”,更是生生不息的烟火气。截至2025年8月,广州个体工商户达138.78万户,占全市经营主体总量的34.11%。今年前8个月,全市新登记个体户14.17万户,平均每天有580户新个体户诞生。它们看似微小,却能量惊人。比如:“江南果菜批发市场”是华南乃至东南亚最重要的果菜集散地之一,不少“小老板”其实是牵动全球果蔬流通的“隐形冠军”;“岭南花卉市场”交易着全国60%的观叶植物和30%的鲜切花;“沙河服装市场”日均发货量超3000吨,款式动向引领全国潮流;“御龙外贸服装城”的商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更深层次来看,个体户是城市就业民生最坚实的“蓄水池”。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显示,广州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高达256.83万人。今天的“袁记云饺”从菜市场5平方米小店起步,“Urban Revivo”源自白云区一个服装档口……这些如今耳熟能详的品牌,都曾是不起眼的“小个体”。它们证明,在广州的经济生态中,每一个“小生意”都可能长成“大产业”。这一次座谈会,不是终点,而是一个信号:广州,要让每一个“小个体”都迸发大能量,让每一颗奋斗的种子,都能在这片热土上开花结果。或许,城市真正的繁荣,并不在于高楼林立,而是万家灯火——背后是无数个体户用双手点亮的生活希望。而这,正是广州生生不息的底气所在。(智谷趋势)
【商务动态】
1.武汉杉杉奥特莱斯广场已于9月25日正式开业
据介绍,武汉第8座奥特莱斯综合体——武汉杉杉奥莱9月25日正式开业,已引进超过300个国际国内的知名品牌,其中包含了150多家奥莱最新形象店和50多家武汉奥莱的首店。试营业期间最高单日人流达11万人次,最高单日销售超1000万元。(长江日报)
2.武汉新荣天街将于今年10月17日全面开业
近日,从武汉江岸区商务局、后湖街道获悉,位于后湖大道的武汉新荣天街将于今年10月17日全面开业。武汉新荣天街构建“地下-地面-空中”三维立体接驳体系,增强消费的可达性与舒适度。B1层与地铁站厅无缝衔接,出闸即入商场。L2层以空中连桥对接轻轨,形成高效都市走廊。L1层则与公交站点互通,覆盖多元出行方式。在空间设计与场景营造上突出“人文、融合、温度”理念,巧妙实现市井烟火与现代美学的深度融合,打造多处主题空间。武汉新荣天街将携300余品牌焕新亮相,聚集了18家武汉首店、30家汉口首店、85家区域首店及40余家旗舰店,品牌能级与集聚度显著,为区域消费注入全新活力。(湖北日报)
【他山之石】
1.广州:“购在中国·2025广州国际购物节”即将启动
9月29日,以“激情全运 畅购广州”为主题的购在中国·2025广州国际购物节将正式启幕。系列活动一直持续至12月31日,将以全城联动之势、线上线下融合之态,开启一场集购物、潮流、科技、文化于一体的消费新体验。①激情全运,体育元素高“燃”。恰逢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即将拉开帷幕,本届广州国际购物节以“激情全运 畅购广州”为主题,将运动活力注入消费场景。体育明星助阵开幕式“开秀”;全市重点商圈和品牌企业,推出“全运惠民消费套餐”;天河城打造“随时「尚」场”运动季,七大主题场景沉浸体验;赛事期间,天河路商圈还将通过LED大屏实时转播赛况,让市民零距离感受全运激情,奏响文体商旅融合发展的活力乐章;②全城联动,11区各有精彩。本次购物节持续至12月,覆盖全市11个区,实现“一区一主题,一区一特色”。例如天河路商圈充分发挥主会场优势,推出系列特色主题活动;越秀区聚焦“国潮+体育”主题,推出广府文化体验消费;从化区重磅以光影奇遇“Go”物节为主题,推出首届“流溪光影节”,56天超长狂欢,融汇游、购、娱多元体验,打造广北休闲度假新中心,开启光影盛宴;启动仪式上,赢商tech将发布《2025年广州国际消费潜力洞察报告》,展现羊城优质营商环境;③精彩活动,逛出广州新花样。从大型主题节庆到创意潮流市集,从特色美陈到互动体验,购物节有超3000场精品活动轮番上演,全民嗨购、入境便利支付、首发首秀、夜间经济、线上线下融合等八大主题板块精彩不断。在天河路商圈,正佳广场打造“艺术狂欢节”与“正佳星球艺术嘉年华”,太古汇启动“十一”国庆主题促销,天河城掀起“TEEMMALL处处皆运动”热潮,万菱汇带来酒玖捌拾壹精酿啤酒节,天环广场呈现大型主题展,广州K11金色艺术“入侵”,沉浸式场景令人流连忘返。与此同时,购物节引入风靡全球的小黄鸭IP,“王者荣耀”十周年快闪展,羊城夜市先行区“Young城Yeah市”夜经济项目、精品美食周、国际美食节、白云国际啤酒节、各区主题购物嘉年华等也将陆续登场;④跨境赋能,国际消费新枢纽。广州市内免税店创新打造“名品+国潮”“购物+体验”的文旅融合模式,向广大境外旅客展示岭南特色的旅游零售生态,同时推出“免税低至55折,666券包超享满2000减266等,10倍积分”等丰富多样营销活动;⑤生活节“潮逛”,快来“鸭马路”。今年,广州国际购物节与各大电商平台深度合作,小红书“马路生活节”即将开启,还有探店地图抽免单。活动以“鸭马路”为灵感,精选7大城市citywalk路线,打造三城高点活动、秋日游园会等,邀你用脚步丈量城市的烟火与浪漫。(广州商务)
2.杭州:购在中国·2025数字消费嘉年华暨杭州数字贸易时尚消费周”在杭启动
9月24日,购在中国·2025数字消费嘉年华暨杭州数字贸易时尚消费周”启动仪式在杭州湖滨步行街举行。活动现场发布了本次“杭州数字贸易时尚消费周”的系列主题活动。①数字贸易展演周,将通过形式各样的艺术表演,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沉浸式互动体验,打造商文旅融合的国际化消费场景;②数贸会专项消费券,将依托支付宝平台发放专属消费券,通过无感支付和位置感知技术,实现“一碰即领、便捷核销”,活动现场通过视频发布了该消费券的领取攻略;③数贸会美食周,将汇聚全市杭帮菜名店、米其林及金桂花餐厅,推出“数字点餐、跨境品鉴、凭票优惠”等创新服务,为市民和境外嘉宾提供融合传统与创新的美食体验,进一步提升杭州餐饮品牌的全球吸引力;④数字消费夜市集,依托杭州夜经济繁荣发展的优势,全市十大夜间经济集聚区及百家数字夜消费明星商户将联动开展夜市集活动;⑤“浙BA”欢购季,联动组织10场以上促消费市集,融合餐饮、零售等消费场景打造100个观赛空间,联动1000个户外大屏同播数贸会及“浙BA”促消费信息,形成“观赛—消费—传播”闭环,释放体育赛事消费潜力;⑥“杭城好物·数贸优品”数字消费季,将在主流电商平台设立“杭城好物·数贸优品”专区,同步发放数字消费券,组织多语种直播带货,助力杭州品牌走向世界,让市民在家门口畅购全球好物;马路生活节,将联合小红书打造“数字+生活”创新消费场景,通过音乐会、艺术展、市集等开展数字消费主题活动,为市民提供沉浸式互动体验;⑦数字消费主题月,将围绕美食、家政、老字号、数字生活等十大领域,结合AI推荐、虚拟体验等数字技术,为市民提供个性化消费指引;⑧入境消费数字赋能行动,全面升级“爱杭州”涉外服务平台,为境外客商提供签证、支付、出行等19大类60余项一站式涉外服务。创新推出“离境退税即时到账”系统,提升国际嘉宾消费体验;⑨淘宝直播·超新发布,联合淘宝直播打造“直播+地标”创新发布模式,运用4K/8K超高清等技术,助力品牌全球首发新品。
活动现场,湖滨步行街“黑科技首发街区+具身智能训练场”开街,首个“西子魔盒”揭晓神秘面纱。位于湖滨步行街南口的西子魔盒,外观为10米×7米立方体结构,配备双面裸眼3D屏幕,内部集成黑科技产品展示与销售功能,重点展示国内外潮流科技产品,通过“1个首发+多款主力”模式,打造新品首发+黑科技买手店,形成“可看、可感、可购”的沉浸式科技消费示范场景。该魔盒首期展示联合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新消费品牌“zpilot”,以“AI互动机器人”“AI AR眼镜”“黑科技乐队”“生活方式”四大板块产品,打造黑科技和潮流生活集合地。此外,现场设置了以数字时尚消费新场景、服务消费示范体验点、入境消费新政策及杭州餐饮新特色为核心内容的展示区域,向市民游客展示杭州多元丰富的数字消费场景。(杭州商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