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商务资讯 > 经济资讯

每周商务动态2025年第34期

时间:2025-11-26 来源:武汉市商务发展促进中心

政策发布】

1.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94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意见提出,到2030年,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体育企业和体育赛事,体育产业发展水平大幅跃升,总规模超过7万亿元,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商务部参与负责的举措有:推动体育用品升级。研究制定推进体育器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围绕竞技体育需要,加大体育科技研发和转化力度,发挥重大专项资金、重大科技项目等引导作用,组织产学研用协同攻关,研发一批运动员竞技、训练、测试、康复装备器材。鼓励体育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设体育用品创新研发中心,加强基础前沿和关键技术攻关,开发更多满足群众个性化需求的体育用品。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加大体育用品标准供给力度。深入实施消费品“三品”行动,支持将符合条件的体育用品列为中国消费名品。推动提升产品质量,打造国货“潮牌”、“潮品”。支持开设体育用品首店,举办首发、首秀活动。拓展体育消费场景。鼓励依法利用工业厂房、商业用房、仓储用房等打造体育运动空间。充分挖掘城市各类“金角银边”空间,配建群众身边“小而美”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引导商业综合体、景区、商圈、街区等引入体育健身、赛事活动等业态。支持在体育场馆、体育公园、运动营地等打造一批沉浸式体育消费场景。推动体育消费场景与数字技术有机融合,培育智能化、定制化、体验式体育消费新模式。鼓励具备条件的体育场地设施延长开放时间,促进夜间体育消费。搭建更多适老体育活动平台,打造老年体育赛事消费场景,促进体育产业和老龄产业融合发展。举办体育消费活动。持续打造“跟着赛事去旅行”、“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乐享精彩赛事、寻味中华美食”等品牌活动。围绕全民健身日、体育宣传周、春节、“五一”、国庆和寒暑假等时间节点,鼓励各地举办体育消费季、消费月、消费周等促消费活动。鼓励体育企业与金融机构、互联网平台企业加强联动,将更多优质资源投向体育消费领域。搭建优质对接平台。发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等体育板块和活动作用,深化体育领域交流合作。鼓励体育企业利用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中国体育文化博览会、中国体育旅游博览会等展会平台,积极开拓内销、外贸渠道。深化体育产业交流合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联合举办体育赛事、开展体育产业主题交流活动。深化与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在体育产业领域的互利合作。加快推动“冰雪丝路”、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冰雪体育示范区建设。推动中国武术、围棋等体育产品和服务出口,促进体育服务贸易发展。实施中国体育品牌海外推广计划,支持具备条件的体育企业“走出去”,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体育企业集团。深化行业融合发展。开展商旅文体健联动,促进赛、展、节、游一体谋划、一体开展,丰富产业业态。推动体医融合,加快建设社区运动健康中心,开展运动促进健康指导。支持体育与科技、传媒、农林、交通、养老等产业复合经营,创新行业融合发展路径和模式,延伸产业链条。推出一批“体育+”融合发展典型案例。(国际商报)

商务视野

1.郑州商业市调特刊

今年的郑州商业市场,可谓是热闹非凡。特别是近几个月,不仅有持续入市的新开项目,也有不断推进调改提升的在营商场;今年内的后几个月,还有亮相在即的在建项目。

①郑州嵩南印象城。项目位于郑州南三环与南四环之间的嵩山南路,周边是发展成熟的居民生活区;而除了去年开业的郑州杉杉奥莱二七店,整片区域都亟待高品质的优质商业。郑州嵩南印象城的开业,可谓是「众望所归」。更难得的是,致力打造「新时代社区商业样本」的郑州嵩南印象城,还认真听取消费者的声音,发力于儿童友好、宠物友好、户外友好乃至荆芥友好,并引入了契合周边年轻居民需求的鲜风生活超市等主力店。其收获的成绩,是以近5万㎡的商业体量,在开业首日就引来12.6万人次的客流,且连续多日单天客流超10万人次。项目高开高走的超预期表现,也验证了拥有人口优势的郑州商业市场,发展潜力不可小觑。

②丹尼斯大卫城。这座「中原第一奢场」,正在持续推进场内不同区域的改造提升,近期B1层刚完成局部空间升级。在商场内L6的百货区,还有近几年品牌阵容不断强化、多家门店持续升级的「户外运动矩阵」。自2022年至2023年踩准节奏高效引入DIORCHANEL等顶奢品牌,又从2024年至今发力于完善户外运动、咖啡轻食等非奢品类,丹尼斯大卫城近2年收获逆势增长的出色业绩,积极策略与果敢调改功不可没。

③郑州二七万象城二期。在太康路之上,与丹尼斯大卫城直线距离仅100多米的郑州二七万象城,正在加快建设二期项目,并计划于2026年开业,当地的业内朋友与消费者亲切地称呼该项目为「二万二」。得益于郑州郑东万象城的成功开业,在当地被友商压制多年的万象商业,或能乘势扭转局面,并以二万二为新支点,为二七商圈带来打破常规的新能量。项目剑指丹尼斯大卫城的分明棱角,或是新时代的「战斗宣言」。

 ④亳都新象。今年的「十一黄金周」,郑州商业市场还将迎来又一力作,即位于62万㎡商代都城遗址核心区、由郑州城市发展集团打造、占地46亩的首开项目——亳都新象。论历史底蕴,这周边有3600年商代城垣遗址、全国第二古老城隍庙、商代遗址博物馆环绕;论商业新貌,项目秉持「开放街区&文化场景」,依托中原传统建筑风格构建的特色文化街区,旨在打造「中原版的新天地」。

 ⑤鲜风生活超市。来自河南开封的鲜风生活超市,在太康路北侧的TK360,刚开出郑州第5家门店。这家深受郑州年轻消费者喜爱的超市品牌,拥有与胖东来不尽相同的年轻基因、出众审美及价格优势。如清新感的商品陈列与社交氛围、话题性的自有品牌与甄选商品,特别是兼具性价比与品质感的核心优势,鲜风生活也成为胖东来之外,河南商超品牌的另一种可能。据了解,鲜风生活也有出省发展的战略拓展计划。(新商业LAB

2.“中医药 + 康养 + 文旅”融合发展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发展背景与意义。健康需求的转变。随着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再局限于疾病的治疗,而是更加注重预防疾病和促进整体健康。中医药以其“治未病”的理念,强调通过调和人体的阴阳平衡来预防疾病,这与现代健康观念高度契合。旅游市场的升级。现代旅游市场已经从传统的观光旅游向深度体验和文化探索转变。游客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游览,而是希望在旅行中获得更多的文化内涵和个性化体验。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产业协同发展的需求。中医药产业虽然历史悠久,但在现代市场中的影响力有待提升;康养产业需要更多的专业技术和文化内涵来增强服务品质;文旅产业则需要不断丰富产品内容,以满足游客日益多样化的需求。通过融合发展,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发展策略。强化顶层设计与政策支持。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成立专门的“中医药 康养 文旅”融合发展领导小组,由政府主要领导牵头,文旅、卫健、中医药、市场监管等部门参与,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调解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加快出台服务标准,制定中医药健康旅游服务机构准入标准,明确机构的资质要求、人员配备、设施设备等条件。建立服务规范,涵盖旅游产品的开发、服务流程、质量控制等方面。制定安全管理规范,确保游客在参与中医药康养旅游活动中的安全。加大财政投入,设立专项发展基金,用于支持中医药康养旅游项目的建设、中医药康养旅游产品的研发、人才培养等。注重产品内容情境化与体验化。彰显中医药文化魅力,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内涵,结合现代旅游市场需求,开发多样化、特色化的中医药康养旅游产品。例如,开发中医药文化研学之旅,游客可以参观中药材种植基地,了解中药材的生长环境和药用价值。还可以设计中医药养生度假之旅,游客在度假村中享受中医推拿、针灸、艾灸等养生服务,同时品尝药膳美食,体验中医药养生的全过程。增强游客参与感,注重游客的体验感,通过情境化设计,让游客深度参与中医药康养旅游活动。推动业态创新与融合发展。以中医药产业为先导,发挥中医药产业的引领作用,带动相关产业协同发展。例如,以中医药种植为基础,发展中药材加工产业,生产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中药保健品等产品;以中医药医疗服务为核心,发展中医养生、康复、养老等服务产业;以中医药文化为纽带,发展中医药旅游、会展、教育等产业,形成完整的中医药康养旅游产业链。打造创新业态,积极探索“中医药 康养 文旅”融合的新业态、新模式。例如,开发药膳旅游,游客可以在当地品尝到以中药材为食材的药膳美食,如人参炖鸡、枸杞炖银耳等,既能满足味蕾,又能养生保健。推出中医药医美旅游,结合中医药美容技术,开发美容养颜、抗衰老等医美项目,吸引游客前来体验。推动多产业融合,促进“中医药 生态”“中医药 乡村”“中医药 康养社区”等多产业融合发展。例如,在生态旅游景区中,融入中医药康养元素,打造中医药生态康养基地;在乡村地区,发展中药材种植、乡村旅游、康养度假等产业,建设中医药康养特色小镇;在城市社区中,建设中医药康养社区,为居民提供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健康管理服务等。打造产业集群与知名IP落地融合项目,在中医药资源丰富、旅游基础良好的地区,规划建设一批“中医药 康养 文旅”融合项目。例如,在安徽亳州,建设华佗百草园,园内种植各类中药材,打造中医药文化博物馆,游客可以观赏药用植物,了解中医药历史。整合旅游资源,对当地的中医药文化景点、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进行整合,精心设计多条特色旅游线路。创建示范区和示范基地,鼓励中医药特色地区创建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和示范基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模式。

发展路径建设中医药健康旅游目的地。在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建设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旅游景区。完善基础设施。在旅游景区内,完善中医药康养旅游基础设施,包括建设中医药文化博物馆、中医诊所、药膳餐厅、养生度假村等。例如,在云南腾冲火山热海中医药康养旅游区,建设了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展示中医药的历史文化、中药材标本等;建设了中医诊所,为游客提供中医诊断、治疗等服务。结合养生体验与旅游度假。建立康养中心,在旅游景区或度假区,建立中医药康养中心,提供中医养生、康复、养老等服务。开发度假产品,开发中医药康养度假产品,如中医药养生度假套餐、中医药康复度假套餐等。举办中医药文化节庆与市集活动。举办文化节庆,定期举办中医药文化节庆活动,如中医药文化节、中药材采摘节等。开展市集活动,在旅游景区或城市中心区域,开展中医药市集活动,展示和销售中医药产品、药膳美食、中医药文创产品等。开发中医药主题旅游线路。设计旅游线路,结合当地的中医药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设计多条中医药主题旅游线路。推广旅游线路,通过旅游推介会、社交媒体、旅游网站等多种渠道,推广中医药主题旅游线路。开展中医药教育研学与互动体验。建设研学基地,在中医药院校、科研机构、中药材种植基地等地区,建设中医药研学基地。开发研学课程。开发中医药文创产品与特色商品。挖掘文化内涵,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内涵,开发具有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和特色商品。例如,开发以中药材为元素的文具、饰品、家居用品等文创产品,如人参形状的笔、枸杞形状的项链、艾草香薰等。拓展销售渠道,通过旅游景区、药店、电商平台等多种渠道,拓展中医药文创产品和特色商品的销售渠道。

未来展望“中医药 康养 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生活品质的追求不断提高,中医药康养旅游产业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支持,完善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推动业态创新和融合发展,打造更多的产业集群和知名IP。同时,要注重人才培养和标准建设,加强文化传承与创新,努力克服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种挑战,推动“中医药 康养 文旅”融合发展模式不断走向成熟和完善,为人们提供更加丰富、多样化的健康养生旅游体验,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道丰乡创)

3.新消费,还能涨吗?

今年上半年,新消费无疑是资本市场最为热门的板块。在近半年的大涨之后,新消费板块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调。而时至今日,新消费代表个股却出现了显著的分化。

泡泡玛特股价短暂下调后仍高歌猛进,老铺黄金股价却震荡下行,市值较最高点的1108港元下调超30%,其他一些茶饮巨头的股价也较最高点下调超20%。而另一方面,随着国务院第九次全体会议再次提出,要系统清理消费领域限制性措施,再次传递出稳消费、促内需的信号,白酒板块近一段时间显著回暖。传统消费,再次被摆上台面。那么,新消费的行情,涨到头了吗?

单从新消费的代表企业来看,不难发现,新消费企业的业绩和发展,和产品的持续推出及品牌的溢价能力不无关系。每个新消费的突出领域背后,都是一类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只要能够满足消费者情绪价值情绪消费,均能被纳入新消费的范畴。也是因此,新消费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划分标准,甚至可能随着时代变化产生天翻地覆的改变。这样的改变背后,既来源于销售渠道的变革,同样也来源于社会人群结构的改变。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消费者能够接触和消费到品牌的渠道都相对单一,因此过往消费公司最为重要的就是铺设渠道,得渠道者得天下。正如茅台经销商之于茅台,娃哈哈经销商之于娃哈哈,都是整个动销体系中相当重要的构成成分。而随着电商和短视频的兴起,信息传播和销售渠道迅速变化,让消费者能够更为主动地决定自己的消费模式和品牌,渠道在销售中被逐渐弱化。也是因此,Z世代在互联网上的话语权逐渐转移到消费领域。尽管Z世代在人群中的占比仅不到20%,但目前,Z世代产生的经济影响却远超这一比例。对于Z世代而言,消费选择极为丰富,消费渠道极为便利,因此,对于Z世代而言,消费并非为了满足生活需求和单纯的物质积累,而是对于精神生活和精神满足的投资。在这样的消费习惯下,新消费往往更为实用低价和具备情绪价值,简单概括为相对高溢价以及较低客单价而在Z世代的引领下,如今已经有64%的消费者在做出购买决策时会将情感满足置于优先地位。由于人口结构的变化,如今的消费需求更为多元、更为细分。在Z世代对于新颖低价产品的需求不断涌现之时,老龄化背景下,相关的消费品或许也将逐渐释放出潜力。因此,未来,新消费领域的机会,或许将转向银发经济。

近年来,银发经济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注意。伴随着人口结构的不断变化,银发人群的消费需求正在成为社会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一段时间来,以银发族群为目标客群的特色商场也正在逐渐落地,不少传统商场都在开始进行适老化改造,甚至打造康养服务区。事实上,在工作日的商场里,到处都是逛街的老人,已经不再是新鲜新闻。从人群特点来看,Z世代和老年人也有相当多的共同之处,简而言之就是——“有钱有闲相比疲于工作的年轻上班族和需要养家糊口的青壮年消费者,高中生、大学生以及退休老人,有着相对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以及相对自由的经济支配能力。70后也就是现在的50+人群,正是承上启下的一代,无论是生活方式还是心理状态上,这一代老年人都和之前不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老年人也更为看重自己的独特需求,比以前更会消费也更愿意消费。银发经济也会不再仅仅局限于医疗、养老,老年人的个性化消费需求,也势必会成为新消费中,相当重要的一环。足力健就是老年消费品的最佳代表。由于提前抢占了老人鞋领域的用户心智,足力健在过去一段时间飞速发展,甚至一度成为老人鞋的代名词。哪怕如今老人鞋领域竞争愈发激烈,足力健仍旧保有一席之地。和如今Z世代的新消费相比,属于银发人群的新消费或许将聚焦于极致性价比和线下服务或者体验。相比年轻人,老人更追求平价化以及品质化,关注健康、安全而非品牌溢价,这样的需求下,品牌成长或将更慢,但或许更为持久。随着老年人的需求升级,未来服装、日化、家电等,都有可能出现类似老年鞋之类的全新品类的大好机会。相比传统消费,新消费具备相当大的想象空间。因为其代表了新的消费人群、消费理念以及新产品甚至新的渠道的崛起,甚至相当有可能从无到有,迅速步入爆发式增长。因此,未来的泡泡玛特,此时可能还未出现。

总的来看,新消费并非一个固定范畴,而是会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迭代。不仅如此,由于新消费在国内外都显现出同样的特质,新消费在出海方面也更有优势。正如泡泡玛特在国内大获成功之后,同样能够掀起全球热潮,蜜雪冰城在国内开疆拓土之后,出海也比其他品牌更为容易。关于新消费的未来走势,问题的核心在于市场对新消费未来增长的预期是否合理只要避免短期炒作,捕捉公司真正的长期价值,新消费仍旧有着一定的投资价值。但短期来看,新消费赛道仍旧受到情绪驱动,股价波动较大。但有一个问题是确定的,那就是,未来新消费对于传统消费的冲击都不可避免,且新消费的发展也绝对不止于此。(上海华略智库)

商务动态

1.中百超市开硬折扣店,首批51家齐开

近日,从中百超市获悉,旗下51家硬折扣店,将于926日齐开。据悉,中百超市硬折扣店主要分布在湖北核心区域,武汉(覆盖硚口区、江岸区、汉阳区、洪山区、东西湖区等13个区)与黄石市,直接打响其在硬折扣赛道的第一枪。为提升消费者体验,此次新开的硬折扣店进行了全面的门店升级,不仅优化了购物动线、升级了商品分区,还焕新了卖场空间氛围,试图通过场景改造吸引不同需求的客群。而在商品策略上,中百超市精准锚定当地消费者对高性价比+差异化的核心需求,重点发力自有品牌,并推出两大全新系列。一方面是主打日常刚需好物中百超市精选覆盖粮油米面、休闲零食、家居清洁等高频品类。该系列不仅品质与同类知名品牌持平,价格还低10%-15%,比如,瑞士卷蛋糕12.9/盒、精选100%苹果汁/葡萄汁9.9/瓶。另一方面是更侧重健康与特色百屿森系列,上线有机蔬菜、低脂酸奶、非遗工艺豆制品等品类。不少商品由中百超市联合湖北本地农户、老字号工坊共同研发,既满足健康需求,又自带本土烟火气,比如装芹菜猪肉水饺19.9/袋,装百屿森鲜牛奶9.9/瓶;装百屿森坚果多多蜂蜜燕麦片27.9/袋。作为湖北超市龙头,中百超市此次布局硬折扣业态,全新出发,欲打造湖北版穷鬼超市,对标奥乐齐等头部硬折扣品牌,核心定位好品质、真低价。其硬折扣店的商品涵盖临期但仍在保质期内的零食、日用品,以及过季的粮油、调味品等,价格普遍低至3-7折。(职业零售网)

他山之石

1.浙江:加快推进会展经济促消费

近日,浙江省制定相关措施,加快推进会展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力打响“跟着会展逛浙江”品牌,放大会展经济促消费效应。主要内容如下:①引育高能级会展、集聚消费人口。鼓励会展品牌化发展,高质量办好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2个国家级展会和省级展会,加快形成辐射国内、链接全球的品牌影响力。加快会展国际化发展,发挥我省企业海外研发机构、海外创新孵化中心等平台作用,用好浙籍侨商侨团资源,积极邀请境外优质展客商参加在我省举办的各类展览活动,提升展会国际化水平。支持会展规模化发展,鼓励各地结合展位数、展览面积、单个展览日均入场人次,给予政策支持。加快会展专业化发展,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推动会展与产业融合发展,支持举办与主导产业契合度高、辨识度强的会展活动,加快打造“一业一展”。鼓励引育高质量项目,支持各地引进世界商展百强、国际展览业协会(UFI)认证展会等国际知名展览项目;②发展消费类展会、打造消费场景。创新“展会+内外贸一体化”模式,积极承接外贸优品中华行系列活动,助力外贸企业拓展国内市场。鼓励各类展会设立“内外贸一体化”专区,对参展企业按政策减免展位费。办好展会首发首秀首展,重点打造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数字新品首发专区”、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特色商品首展专区”两大平台,建立首发产品“展前对接—展中发布—展后落地”服务闭环;③推进“会展+”、激发消费活力。大力发展会展“票根经济”,鼓励各地依托会展项目发展“票根经济”,推出餐饮、购物、文旅、演艺等特色服务优惠措施,推动会展同文旅商演赛等业态融合,实现会展经济同演艺经济、赛事经济等协同发展。加强会展活动与促消费活动联动,鼓励各地在会展活动期间,举办“浙里来消费”等促消费主题活动,配套发放餐饮、住宿等消费券。科学规划建设和使用会展场馆,指导各地根据自身产业基础、区位条件、交通流量等,规划建设会展场馆,做到定位清晰、规模适宜,坚决防止贪大求洋、过度投资;④统筹各方资源力量,支持会展经济高质量发展。建立跨部门工作协调和政策统筹机制,聚焦会展经济发展规划、会展场馆规划布局、会展活动筹备组织等重大问题,建立跨部门工作协调机制,及时打通堵点、消除卡点,汇聚攻坚克难合力。优化营商环境。完善企业和人才培育机制,提升服务保障水平。(浙江商务)

2.成都:“蜀里安逸·花YOUNG好礼”高校开学季活动全面启动

即日起,由成都市商务局、市教育局、市文广旅局联合主办的“蜀里安逸·花YOUNG好礼”高校开学季活动全面启动,推出“2大专属礼遇 4大主题礼包”覆盖吃喝玩乐购学游,一键解锁成都新生专属福利。主要活动如下:①两大专属礼遇。成都发布联合四川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20所在蓉高校,随录取通知书寄出一张专属城市明信片。扫描明信片上的二维码,即可解锁:美食、出行、观演、旅行、文创等多重福利;包含滴滴出行券、武侯祠文创礼品、城市音乐厅免费观剧机会等超值礼遇。支付宝面向在蓉大学生推出专属权益礼包,上支付宝App搜“校园派”小程序或线下扫码即有机会领取:188元生活费权益礼包、10元公交地铁红包、最高88元百次立减优惠、最高120元话费红包等超值福利,包含线下支付、出行、生活缴费、银行等合作品牌,覆盖学习、生活、娱乐、出行等学生校园生活全场景;②四大主题礼包。“吃在成都”礼包。包含1500万元餐饮消费券,满40元减10元、满200元减50元。还发布了10条美食路线,“烟火老字号”“环球美食”“秋日食光”……吃遍100家成都必吃餐厅。“购在成都”礼包。包含3000万元线上消费券:覆盖服饰、美妆、运动、宠物等10大品类,8折立减,优惠不限次数,每人累计最高可省2000元。数码学生优惠:华为、小米、VIVO、苹果等品牌推出学生专享价,覆盖电脑、手机、平板、耳机等3C数码产品,优惠至高2000元。“游在成都”礼包。特色旅游线路:10条特色旅游主题线路,带你探寻文脉、初识蓉城;景区免票/折扣:青城山(前山)-都江堰景区免票,天台山景区新生5折、直系亲属8折优惠;住宿福利:190家高校周边酒店推出新生专享折扣和服务。“耍在成都”礼包。文博展览5折:新生持高校录取通知书及身份证线下购票,可在武侯祠博物馆、金沙遗址博物馆、杜甫草堂博物馆、自然博物馆、永陵博物馆、三和老爷车博物馆,享门票5折优惠;赛事演出优惠:2025成都网球公开赛、全国游泳锦标赛、第13届世界体育舞蹈大赛等学生票5-8折;票根福利:《成都票根优惠打卡地图》新增开学季学生教育优惠,将在蓉普通高校学生证或2025年新生录取通知书纳入票根目录,凭借上述证件,可在餐饮、购物、景点、住宿、家政等不同领域的全市线下消费场景中,享受“进店消费赠送小吃一份”等开学季优惠,串联吃住游购多重开学福利。(成都商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