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商务资讯 > 经济资讯

每周商务动态

时间:2024-10-25 来源:

 

 

每周商务动态

2024年第39期

武汉市商务发展促进中心              2024年10月25日

 

政策发布】

1.商务部:开始筹备中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精品消费月

10月22日,商务部召开中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精品消费月筹备工作会。会议指出,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拟于11月份组织上海市、北京市、广州市、天津市、重庆市联动举办中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精品消费月,作为实施“提振消费行动”的标志性活动和“消费促进年”的重头戏。要按照“1+4+N”形式,精心策划精品首发季及精品购物、精品美食、精品旅游、精品展演等系列活动,细化实施方案,出台务实举措,擦亮城市消费名片,促进消费市场持续回稳向好。(商务微新闻)

2.湖北省:以旧换新政策有新调整

日前,湖北省调整优化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更新补贴,取消多项限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家装厨卫“焕新”补贴升级扩围。即日起,将原来对23类厨卫类产品补贴扩大到51类,增加投影仪、电吹风、取暖器、厨房空调、音像制品、冰吧、厅吧、冷藏冰箱、车载冰箱、美妆冰箱、智能擦窗机器人、三明治机、早餐机、炒菜机器人、榨汁机/料理机、空气炸锅、多功能锅、厨师机/和面机、绞肉/切菜机、破壁机、壁挂管线机、智能花洒、智能浴室柜、吧台水槽、超声波水槽、隐藏式水槽、集成洗净中心、含有智能锁的入户/防盗门和智能门等产品。对个人消费者购买厨卫类产品,按照产品支付价格的20%享受立减补贴,单个消费者可在线下和各线上平台享受一次金额不超过2000元的补贴;②增加对23类家装产品的补贴。含茶几、餐边柜、水槽、龙头花洒(含淋浴柱)、坐便器、台(立)盆(柜)、镜面柜、浴缸、窗帘、涂料、瓷砖、地板、门、窗、护墙板、石膏板、淋浴房、桑拿房、吊顶、灯具、开关、水管理系统、家庭智慧化系统等产品。对个人消费者购买家装(含家具)产品,分七档进行定额补贴,实施从200元—20000元的定额补贴。每位消费者单笔消费满1000元,给予200元定额立减补贴;满3000元,给予600元定额立减补贴;满5000元,给予1000元定额立减补贴;满10000元,给予2000元定额立减补贴;满30000元,给予6000元定额立减补贴;满50000元,给予10000元定额立减补贴;满100000元,给予20000元定额立减补贴;③电动自行车补贴标准升级。即日起,消费者报废老旧电动自行车并购买合格电动自行车新车,单个消费者消费1500元(含)以上,每辆车补贴500元;其中换购铅酸蓄电池电动自行车新车的,每辆车补贴600元;④汽车置换更新补贴政策调整。一是取消车辆登记地限制,将个人消费者转让本人名下的乘用车为湖北号牌、新购乘用车在省内注册登记,调整优化为不限制登记地;二是取消新购车辆使用性质限制,取消对新购乘用车注册使用性质为非营运的限制;三是可多次享受补贴,将“每位申请人只能享受一次补贴”调整为“转让一辆旧乘用车并购买一辆新乘用车可享受一次补贴”,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可以享受多次补贴;四是政策调整溯及以往,对2024年5月16日政策实施以来符合条件的个人消费者,均按照调整优化后的补贴政策执行;五是加快补贴审核兑付进度,各市州每周至少完成汽车报废更新和置换更新补贴各一批次发放,让符合条件的消费者尽早获得“真金白银”的实惠,同时补贴按申请人提交申请的先后次序审核发放,先到先得,补贴资金使用完毕或政策实施期结束即止。(长江日报)

商务视野

1.以高水平开放促进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国跨境电商贸易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蓬勃发展,成为推动外贸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同时也为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根据海关总署统计,2023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达2.38万亿元,同比增长15.6%;2024年上半年达1.22万亿元,同比增长10.5%。近年来,跨境电商贸易占全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比重逐步提升,并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①跨境电商贸易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与新趋势。一是政策支持推动跨境电商实现新发展。早期,我国通过实行小规模进出口的免税政策,为跨境电商的发展创造了初步条件。随着我国经济规模的扩大和国内市场吸引力的提升,我国进一步加大对跨境电商的政策支持力度,出台了多项促进跨境电商发展的政策措施;二是跨境电商崛起促进外贸新格局的形成。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增加,特别是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和经济波动加剧的背景下,我国跨境电商的抗压能力和韧性得到了较大展现。未来,随着政策叠加效应的持续释放以及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跨境电商贸易将逐渐形成与加工贸易、一般贸易“三足鼎立”的外贸新格局;三是技术革新与贸易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发展。当前,跨境电商呈现出显著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的发展趋势。这不仅体现在交易的高效和便捷上,更体现在供应链管理、海外仓布局、品牌建设等方面的深度技术应用;②新兴技术与跨境贸易的融合。一是跨境电商的数字化技术目前主要集中在供应链管理和平台的运营效率上,解决的是电商之间的日常矛盾和市场对接问题。接下来需要将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扩展至更广泛的领域,不仅局限于传统的市场,还应开拓新的市场,如欧美市场;二是数字化经济的发展不应仅局限于物流和仓储层面,需要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包括从原产地追溯、产品成分认证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各个环节;三是跨境电商的数字化发展不仅要提升供应链效率,更要推进全产业链的数字化改造。这种改造不仅能推动我国产业的转型升级,还能够通过数字化手段倒逼国内产业链供应链向高质量方向发展,最终实现高效、可持续的跨境贸易发展;③数字化时代的安全挑战与保障策略。随着数字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数据安全领域面临的挑战也在增加。应对这些风险,首先需要依靠先进技术的支持,但确保数据隐私和安全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任务,更应通过制度建设和法律框架的完善来实现。因此,还需通过严格的法律法规对信息泄露行为进行规范和严厉打击,从法律层面保障消费者和企业的权益;④协同构建“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开放路径。开拓“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开放路径,关键在于实现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的有机结合。因此,在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不仅需要政府和专家制定科学的政策和标准,还应充分吸收电商平台和一线从业者的实践经验,两者相辅相成,才能确保政策的有效性和前瞻性。(中国智库)

2.全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效果显著,消费市场稳步回升

10月24日,商务部消费促进司负责人就我国9月份消费市场情况发表讲话,指出随着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效能不断释放,我国消费市场呈现出回升向好的态势。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11万亿元,同比增长3.2%,较上月增速提高1.1个百分点。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达到35.36万亿元,同比增长3.3%。①以旧换新政策成效显著。9月份,商品零售额达到3.67万亿元,同比增长3.3%,增速较上月加快1.4个百分点。特别是限额以上单位家电零售额同比增长20.5%,增速较上月大幅提升17.1个百分点;汽车、家具零售额同比均实现0.4%的增长,成功实现由负转正;②服务消费快速增长。前三季度,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6.7%,增速超过同期商品零售额3.7个百分点。其中,餐饮收入达到3.94万亿元,同比增长6.2%;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和交通通信消费支出同比分别增长10.1%和10.0%;③线上线下消费协同发展。前三季度,线上消费保持较快增长,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7.9%,占社会零售总额比重达到25.7%。同时,实体零售保持稳定增长,便利店、专业店、超市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4.7%、4.0%、2.4%;④乡村消费增速超过城镇。9月份,乡村消费品零售额达到6068亿元,同比增长3.9%,增速比城镇快0.8个百分点。前三季度,乡村消费品零售额累计4.77万亿元,同比增长4.4%,增速比城镇快1.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增长6.5%,增速比城镇快1.5个百分点。(人民网)

3.菜市场“代炒”服务爆火

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近日,上海、深圳、浙江、江西等多地的菜市场内出现了“代炒菜”业务,顾名思义,就是帮着顾客把菜炒好,在菜场买好菜后,只要在“代炒菜”档口付上几块钱到十几块钱不等的手工费,就可以实现“从摊贩手中接过新鲜食材,拎着热乎的现炒饭菜回家”的全过程。在外卖、餐厅及商超预制菜之间,“代炒菜”服务悄然兴起。相比于普通的饭店或者外卖,“代炒菜”意味着更新鲜、更实惠,想吃什么自己在市场买好,洗、切、炒的全过程都清清楚楚;和固定找家政阿姨烧饭相比,“代炒菜”这种模式又更加灵活。(人民日报)

4.京东研究院发布《2024银发族消费报告》

日前,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通过调研形式与500位银发族、500位年轻人共同围绕生活状态、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等话题进行对话交流,结果显示,银发族和年轻人在消费结构、运动喜好、旅行目的地、护肤习惯以及精神世界等多方面愈发重合……银发族正在跳出“社会时钟”,与年轻人以及当下流行元素等碰撞交流,在越来越多的消费场景中与年轻人“同频共振”。①“老年轻了”的银发族,和年轻人的消费边界正在消融。中国的银发族是一群比较“年轻”的老年人。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8亿人,其中60-69岁的低龄老年人口占比超过50%,他们的受教育水平、消费实力、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普遍较强,在消费观念、消费支出上与年轻人越来越相似,如运动喜好、旅行目的地、秋冬偏好的服装类型及颜色、护肤习惯、科技潮品、网络热词和书籍偏好等方面均有重合。在细分品类的消费上的“交集”更多,金银投资、黄金、和田玉、咖啡具、水果等品类在两个人群中消费增长均显著;②银发族新面貌:数字融入、积极消费、自我投资、价值跃升、社交外拓。报告显示,银发族积极跨越数字鸿沟,展现出了强大的网络适应能力和对数字生活的热情,在手机上网时长、互联网冲浪行为上与年轻人基本一致。60.7%的银发族平均每天手机上网时长超过3小时,仅有2.6%的银发族极少上网;网上购物、看新闻资讯、手机支付、刷视频等娱乐休闲成为银发族日常上网主要事宜。逐步习惯网上购物的银发族在消费上一点也不逊于年轻人。2024年1月至9月,银发族线上成交单量、购物用户数、成交金额较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238%、187%、105%;从基础的吃穿、家清个护,到数码、家电等科技新潮,再到家政保洁、搬家货运等服务型消费,银发族的购物种类愈加丰富、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在线上购物渠道选择上,京东以95.3%的比例成为银发族购物选择;③健康、时尚、适老、科技新潮……银发族掀起多元消费潮。报告显示,银发族的主动健康意识不断提升,在营养保健、传统滋补、运动健身上的消费力越来越强。2024年1-9月,肠胃益生菌、保健酒成交额同比增长超10倍、超3倍,组合泡酒药材、党参成交额增长超60%,壶铃、夹腿器、单杠、臂力器等健身器材增长均在100%以上,匹克球拍、羽毛球蒸球机、羽毛球训练器等成交额增长均超80%。此外,银发族休闲娱乐消费不断升级,带动了摄影、旅游、乐器等消费增长。比如拍立得成交额同比增长165%,直播设备、数码相机成交额增长超100%。银发族也是“养宠大户”,在消费决策上更加注重宠物的生活品质和健康安全,愿意为宠物购买高品质的食品、用品及健康产品。数据显示,处方猫粮、处方狗粮成交额同比增长332%、102%,宠物保健用品成交额同比增长111%,宠物疫苗、宠物医疗服务、宠物处方药、宠物食品的成交额增长超过70%。(中国网科技)

 

商务动态

1.224家抢滩,武汉Q3首店“大丰收”

三季度,品牌加速抢滩武汉,首店喜提“大丰收”,提前超过去年全年总量。据赢商大数据不完全统计显示,7月至9月,武汉重点购物中心共计吸引首店约224家。与前两季度相比,首店数量翻了数倍,同比大幅增长180%,接近2023年武汉首店总量。市场热点有:①国际名品纷至沓来,重奢场东西较量终登场。本季度,一是武汉四大高端商场均有首店进驻,新开业的武汉SKP凭借113家首店,成为三季度当之无愧的“首店收割机”;二是武商MALL对武商里开展了新一轮升级,围绕“年轻与时尚并重,潮流与多元同行”的概念丰富品牌矩阵,让RAPL现烤苹果派华中首店、东方墨兰华中首店、裕莲茶楼湖北首店,新启合兴发武汉首店,九十葉湖北首店等优秀餐饮首店落地于此,大大提升这里的“含金量”;三是武汉恒隆广场持续引进以精致生活为目标的零售和餐饮业态,MOLY VIVI武汉首店、博兰斯勒钢琴华中首店、sam edelman武汉首店、来自意大利的GCDS和DSQUARED2武汉首店以及多家餐饮首店进驻;四是武汉万象城虽然在重奢数量及级次上暂不及前三者,但正引入更多奢牌进驻,同时提升文娱、餐饮品牌的比重和级次,前三季度引进了Laderach、炳炉、蓝果子火锅、Salud. 欧洲冻酸奶、东洞烤肉大排档等餐饮首店,强化项目的体验与社交属性;②断层级领先,武昌区夺魁,各区首店经济建设跑步向前。三季度新增武汉SKP、武汉汉街万达两大重磅项目的武昌区排名首位,共计引入130家品牌,其中全国首店2家,华中首店78家,首次登顶各区首店数量榜。而且其首店数量和质量,均位列全市前列;长年稳坐榜首的江汉区,在本季度中退居第二,引入42家首店品牌,包括18家华中首店和4家湖北首店,聚集于航空路、江汉路、CBD三大商圈;江岸区首店数量位列第三,有31家,其中61%来自武汉咸安坊,26%来自武汉潮流盒子x118;硚口区首店有9家,全部来自武汉K11购物艺术中心和武汉恒隆广场两家购物中心。(赢商网)

他山之石

1.北京:发布促进家政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10月24日,北京市商务局、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北京市促进家政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主要内容有:①扩大家政服务人员规模,实现供需精准对接。针对北京市家政服务业“大市场、小主体”特点,着力提升行业整体供给水平。主要包括:开展家政劳务对接助力乡村振兴,扩大省际和市(区)级家政劳务协作范围;多渠道开展家政服务就业创业活动,利用短视频平台、招聘平台创新供需对接方式,组织家政企业带岗直播,提升对接效率;②提高家政从业人员素质,增加高品质家政服务供给。着力解决从业人员技能培训,专业化培养等问题。主要包括:提升从业人员职业技能,支持企业完善实训设施,开展在岗技能提升培训,举办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加强专业化培养,引导院校加强家政服务相关专业建设,开发学历与岗位技能双提升项目;加强培训能力建设,支持企业设立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开发家政服务职业技能培训教程;③推进服务标准化,提升家政服务规范化水平。着力解决家政服务标准化水平低、服务不规范等问题。主要包括:加快建设家政服务标准体系,完善国家、行业、地方、团体和企业标准多元共治格局;加强家政信用体系建设,推广使用“家政信用查”APP,指导行业协会开展家政服务诚信建设;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推行电子版“居家上门服务证”;进一步畅通消费者诉求渠道;④加强支持引导,推进家政企业做优做强。着力解决家政企业在经营发展中遇到的共性问题,优化提供支持保障。主要包括:推动家政进社区,分期分批布局嵌入式社区家政服务网点,拓展家政消费场景;完善社会保障支持,优化完善保险制度,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培育家政服务品牌,鼓励家政企业向员工制转型发展,持续打造“北京市巾帼家政服务企业”品牌,培育家政服务“领跑者”企业;⑤鼓励探索创新,构建家政服务消费新场景。为家政行业融合发展及数智化转型提供服务支撑。主要包括:促进家政服务融合发展,探索发展“养老+家政”服务模式,支持家政企业拓展适老化改造业务;推动家政服务数字化,鼓励互联网平台企业开展家政服务业务;创新家政服务发展模式,鼓励家政企业积极构建依托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家政服务消费新场景;⑥完善公共服务政策,改善家政服务人员从业环境。加强服务保障,提升从业人员职业获得感和荣誉感。主要包括:维护从业人员合法权益,做好法律援助、纠纷调解等服务,鼓励家政从业人员积极参与国家和本市各级各类评选表彰;加强符合家政行业特点的员工住房保障,规范从业人员体检;畅通职业发展通道,提供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服务,推动将技能水平与工资福利和岗位晋升挂钩;⑦凝聚各方合力,协同促进落实到位。着力破解管理机制待完善等问题,保障政策有效实施。主要包括:加强组织领导,发挥工作联席会议机制作用,跟踪监测政策落实情况,强化效果评估;加强宣传引导,树立行业典型,加强各类媒体宣传报道,提高家政职业美誉度和从业人员荣誉感,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北京市商务局)

2.北京:发挥科技创新优势打造“科技+”特色消费矩阵(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优秀实践案例)

北京市立足首都科技创新中心功能定位,以提升数字消费能级为牵引,充分发挥北京数字经济领先优势,强化数字技术赋能消费创新引领作用,助力北京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①以科技赋能活动,打造数字消费首发平台。持续提升北京数字经济体验周暨数字消费节影响力,2024年北京数字经济体验周作为2024全球数字经济大会配套活动,在首钢园启动,共发布8条路线,涉及数字人、人工智能等不同领域的近30个体验场景。“硬科技嘉年华”活动已成功举办5届,2024硬科技嘉年华作为中关村论坛配套活动,以“打破边界·AI+狂欢”为主题,打造硬科技新品首发、科技表演、元宇宙体验数字艺术、后浪乐园等多个主题板块,涵盖1场科技沙龙、3天硬科技现场活动、6大场景空间、10项硬科技新技术新产品全球首发、100余种前沿黑科技成果展出等内容,吸引超3万名市民打卡,带动园区商户销售提升超20%;②以科技重塑空间,推动实体商业转型升级。西城区“基于全域虚拟现实融合的智慧商圈”场景纳入北京市第四批市级重大应用场景,在大悦城、西单购物中心、北京坊等,利用AR技术,实现消费互动、消费券精准派发,打造科技化“智慧商圈”标杆项目。海淀区聚焦“科技”特色,培育“BOM嘻番里”全国首家ACG沉浸式体验商业中心,打造线下“元宇宙”二次元主题商业,延展“数字+”消费内涵。石景山区在首钢园区建立首家咪咕数智竞技科技体验中心,采用算力网络、分布式云渲染等新技术,打造了王牌铁甲、机甲大师、元力智拼、元宇宙高尔夫等特色竞技项目;③以科技推动融合,助力消费产业提质增效。发挥信息消费示范作用,持续推动信息消费体验中心创建,2024年完成第三批7家北京市信息消费体验中心授牌,覆盖跨境电商、老字号、生活消费新零售等多个领域。北京数字人基地落地朝阳区,同步链接服务百余家数字人企业,推动数字栩生、博特智能、云舶科技等二十余家企业提前签约集聚,积极打造“三大服务平台+四大载体空间+五大服务体系+一支产业基金”的服务体系。海淀区发布“海淀文旅大模型游客服务智能体”,挖掘出中关村科学城规划馆、光科技馆、国家植物园等科技研学企业,策划推出“智享新生活”“前沿嘹望塔”“生物新纪元”“创新生态谷”“赤子飞天梦”等科技旅游精品线路,打造“科技十文旅”特色科技旅游模式,促进科技创新要素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商务部)

3.上海:打造“五五购物节”标杆活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优秀实践案例

上海“五五购物节”作为全国首创的大规模综合性消费节庆活动,已成功举办五届,打造形成全球新品首发季、夜生活节、进口商品节、国际咖啡文化节、环球美食节等一批标杆活动IP,有效激发消费市场活力,成为全力打响“上海购物”品牌、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标志性活动。①坚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依托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领导小组,建立“五五购物节”工作协调机制,印发活动总体方案,聚焦首发经济、品牌经济、夜间经济、直播经济等四大经济以及新型消费、服务消费、汽车消费、绿色消费等四大消费,形成“2+2+15+16+X”活动框架,出台一系列促进和保障举措,确保购物节的顺利举办;②坚持“政府搭台,市场唱戏”。整合各级政府力量和社会资源,着力完善政策举措,创新管理手段,引导大平台大流量、制造商、零售商和服务商等跨界合作,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各类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元宇宙、绿色消费、数字经济等新热点持续涌现。第五届“五五购物节”强化商旅文体展共联、商品和服务共促、品牌和场景共融,着力打造“城市消费博览会”和消费增长“新引擎”;③坚持“全媒宣传、全民参与”。通过上海“一网通办”平台、“随申办”APP和“上海消费总动员”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发布活动排片表。依托地标建筑、商圈大屏、地铁站厅等公益宣传阵地进行全天候宣传展示。加强氛围营造,实现内容形式“创新”、宣传途径“时新”、消费服务“更新”、购物人群“拉新”总目标;④坚持“创新引领、释放潜能”。坚持“政策十活动”双轮驱动,以制度创新释放消费新潜力,“五五购物节”期间陆续出台增加中心城区非运营客车牌照额度投放数量、鼓励购买新能源车、汽车家电以旧换新、鼓励消费市场创新发展、首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商旅文体展联动吸引扩大消费、餐饮高质量发展等促消费政策措施;⑤坚持“服务保障、优化环境”。坚持精细治理,为购物节重点活动以及商场、夜市延时运营提供精准的交通配套保障。加强绿化景观布置,延长景观灯光开放时间并扩大开放区域。注重优化监管,建立绿色通道,对市、区列入购物节的重点活动,实行快速安全评估和报备管理。(商务部)

4.广州:依托产业优势培育优质消费品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优秀实践案例

广州市发挥拥有41个工业大类中35个行业的优势,近年来培育形成6个产值超千亿元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利用强大的产业供给,向上延伸、向下延展消费链条,打造具有城市特色的“产业型”消费体系,培育出一批行业领军的优质消费品牌。①加强顶层设计,凝聚高质量发展合力。出台打造时尚之都三年行动方案、时尚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智能与新能源汽车创新发展“十四五”规划等,推动珠宝、汽车、服装、美妆等产业向高品质、时尚化、定制化、国际化转型。连续4年成功举办广州国际时尚产业大会,从B端延伸至C端,把业内活动变成全民活动,推动美妆、珠宝、服装等产业融合发展;②加大要素供给,提升高质量发展动能。依托广州产业优势,开创“小单快反”柔性供应链模式。通过活化利用旧厂房、优化提升村级工业园、多方共建新型产业用房等举措,打造专业化特色化智能制造产业园区,加快汇集小单快反、柔性制造、工业互联网、服装设计、品牌运营等产业链关键环节高成长企业;③强化创新赋能,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面向纺织服装、美妆日化、箱包皮具、珠宝首饰、食品饮料五大产业集群,支持工业互联网平台商牵头组建“1+2+N”供应商联合体,打造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及数字化转型整体解决方案,推动销售、设计、生产、仓储、物流、后服务等各环节数字化智能化升及;④打通产销端口,实现产业消费双升级。利用链接全国、辐射全球的专业市场资源优势,提升上联生产、下联消费的枢纽功能。聚焦产业升级,推动工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融合,将传统以产定销、打折促销的生产经营方式转变为以销定产、以销促产,打通产业端与消费端,实现产业、消费双升级,培育出希音、致景科技等一批新消费领军品牌,形成以产业为依靠、以工业降成本、以消费为核心的完整生态链;⑤加强数字化建设,提前布局未来产业。

聚焦家庭服务、公共服务、医疗健康、养老助残等领域,前瞻推进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重点产品的研制及应用,打造高端化智能化机器人品牌,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发布低空经济发展实施方案,以无人机和新型垂直起降航空器研发制造为重点,不断丰富拓展特色低空应用场景,培育出亿航智能、小鹏汇天等低空经济领先企业。(商务部)

附:信息来源(公众号及网站)

1、中国政府网

2、商务部门户网站

3、新华社

4、人民日报

5、中国网

6、国家统计局

7、统计微讯

8、武汉发布

9、极目新闻

10、零售商业财经

11、第一财经

12、财联社

13、赢商网

14、上海转型发布

15、湖北省人民政府网

16、智谷趋势

17、湖北日报

18、长江日报

19、荆楚网

20、国际商报

21、湖北省商务厅

22、武汉市人民政府网

23、未来智库

24、商务微新闻

25、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26、浙江商务

27、江苏商务

28、成都商务

29、重庆商务委

30、广州商务

31、广东商务

32、上海商务

33、上海商业网

34、今日头条

35、深圳商务

36、新商业LAB

37、红餐网

38、和桥机构

39、上观新闻

40、加得商业

41、武汉国资

42、中国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