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商务资讯 > 经济资讯

武汉连锁资讯

时间:2023-05-31 来源:

      

 

一、即时零售验证增量

达达集团2023年一季度的财报数据,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通过即时零售赛道持续获得的利好,客观验证了即时零售增量不仅来源于线下商超门店上线及全品类供给,也能够在已上线门店中,通过运营效率提升促进客单价、客单量增长。即时零售已成必争之地,实体零售企业需要与平台方一起提升重视程度,重新定义即时零售,展开精细化运营,获得增量。

二、中国的百货业出现什么问题了?

百货零售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消费不足,增长乏力;商品力与消费需求的错位;自营的探索虽然取得进展,仍然任重道远;数字化虽然是必经之路,但仍然存在诸多障碍;线上平台持续冲击;随着数字经济开启,数据安全相关法规出台,数据安全也成为企业新的挑战。

三、年销50亿,预制菜成盒马创收新引擎

作者认为,盒马的预制菜部门,是基于盒马具备强大的供应链体系、完善的品类结构和贴近需求的营销方式来建立的,既是对预制菜发展方向的看好,也是这些年在预制菜产业布局上水到渠成的必然结果。

四、AI对零售行业发展的影响及未来的趋势

无论是赋能零售各个环节的AI技术,或者是AI数字人,AI数字化工具的落地,带来的是效率上的提升,而未来我们需要做的是如何应用AI工具赋能自身,进而开发更大价值。无论我们接受与否,新时代的AI技术已经到来。唯有深度了解,稳步前行才能在未来实现商业价值。

五、中国便利店正在从“跟随”向“引领”进阶

《零售商业财经》认为,中国便利店企业正在加速蜕变,从供应链重塑、会员深度运营、生态体系协同等多角度提升综合运营实力,这是中国便利店企业从参与者、跟随者转向引领者、贡献者的关键一步,也是企业提质增效、盘活区域仓储资源、促进零售业态多元融合、相融共生的“共赢”之举。

六、全家便利店打通抖音生活服务流量“新通路”

全家与抖音的战略合作,实现了“即看、即点、即买、即得”的新营销闭环,通过打造生活服务超强直播间引流,让消费者线上买券、线下直购,获得双重体验,激活了流量增长和购买活力。打通了生活服务流量“新通路”。全家作为便利店行业的头部品牌,也成为行业首家联手抖音生活服务,打造品效合一的标杆案例。

七、从卖菜到卖“预制菜”:商超绕不过的新战场

从卖菜到卖“预制菜”,商业底色都是出于对人性的洞察,站在用户角度做满足新需求的产品。预制菜带来的新鲜、新奇、新场景,顺应了消费者们对日常三餐简单便捷化的新需求,是新零售商超和生鲜电商们努力加码的新方向

八、新时代下的华丽转身——华润万家的小步快跑

零售的本质是链接,人与货的链接,人与人的链接,人与生活的链接。华润万家的布局可以看出,从日常三餐到绿色有机,从附近所需到世界好物,从物质丰盈到文化探索,让我们看到了“小生意”中的大作为,也看到了一家行业巨头在新时代下的华丽转身。

 

 

      

 

  • 国家统计局:4月份CPI环比下降

51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4月份全国CPIPPI数据。4月份,CPI环比下降0.1%,同比上涨0.1%。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环比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0.1%,同比上涨0.7%,涨幅与上月相同。

  • 高鑫零售2023财年收入836.62亿元

近日,高鑫零售发布截至331日的2023财年业绩报告,收入达836.62亿元,同比下降5.1%;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1.09亿元,去年同期为亏损7.39亿元。本财年,B2C业务营收增长超15%。自有APP“大润发优鲜”的营收较上财年同期增长约40%。高鑫零售在2023财年一共建设14个标准生鲜仓,覆盖全国80%以上的门店。其中,100%的门店实现蔬菜自营,半数以上门店实现水果自营。

  • 盒马与13家全球零售集团等公司达成合作

518日消息,盒马日前与13家全球知名的零售集团、国际品牌、全球协会、咨询公司在上海签订战略合作,加速引入海外的优质商品。来自澳大利亚的ColesNH FoodsOconnor,来自瑞士的Migros,来自加拿大的Canada Pork、挪威的MOWI、智利Garces、新西兰Zespri、美国Driscolls等知名企业与盒马达成合作。同时,盒马还宣布将在全球设立8大采购中心。

  • 全球便利店行业市场规模破万亿美元

近日,毕马威&中国经营连锁协会发布了《2023年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报告指出,2022年,在全球范围内,便利店市场规模得到明显的复苏。2022年全球便利店行业市场规模为10153亿美元,首次突破一万亿美元,规模较2021年上升9.9%,预计20232026年,全球便利店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达9.3%。在渗透率方面,中国大陆便利店覆盖人数为4751/店,相比2021年(7033/店),渗透率得到提高,但对比样本国家和地区,中国大陆便利店市场蕴藏着巨大的增长潜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在行业发展方面,便利店行业整体发展向好。2022年便利店销售额3834亿元,增速达到9.8%,门店规模达到30万家,按年增速约19%。值得注意的是,已有超80%便利店已搭建会员体系,销售占比及会员客单价稳步提升。

  • 叮咚买菜2023年第一季度营收近50亿元

515日消息,日前,叮咚买菜发布了截至331日的2023年第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叮咚买菜第一季度总营收为49.975亿元,与2022年同期的54.437亿元相比下滑8.2%;净亏损5240万元,而2022年同期净亏损4.774亿元。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净利润为610万元,而2022年同期净亏损4.222亿元。同时,一季度叮咚买菜实现GMV54.5亿元,同比下降6.8 %。叮咚买菜在第一季度实现预期的非GAAP盈亏平衡。

  • 金龙鱼:预制菜预计将成为趋势,已在全国布局70多个生产基地

近日,金龙鱼近期披露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中央厨房业态在社会已经形成了共识,预制菜预计将成为趋势。公司已经在全国布局了70多个生产基地,基地内工厂设施、公共设备、管理资源等生产要素可以进行共享,我们的米面油产品也是预制菜重要的原材料。

  • 云南首家京东MALL将于618正式开业

510日,昆明京东MALL官宣将于618日正式开业。作为京东MALL在云南的首店,昆明京东MALL聚焦家生活场景,集购物、休闲、社交、娱乐于一体,通过对4万平米家电家居一站式购物空间的打造,为当地消费者提供“宜逛、宜玩、宜省、宜体验”的生活加油站、社交欢聚场与娱乐能量场,满足他们对高品质文化生活和沉浸式消费体验的需求。

 

 

即时零售验证增量

第三只眼看零售

即时零售的增量效应,逐步从数据上得到验证。511日,达达集团发布2023年一季度财报,披露其总营收达26亿元,同比增长27%,调整后的净亏损率同比收窄超16个百分点。其中京东到家一季度营收18亿元,达达快送营收8亿元。截至2023331日的12个月里,京东到家平台总交易额(GMV)达673亿元,同比增长37%

财报数据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达达集团通过即时零售赛道,持续获得利好。梳理达达集团过去一年业绩,归母净利润在持续改善,从净亏损6.04亿元收窄至3.5亿元,年内有望打平。同时,即时零售增长潜力开始显现。就拿京东到家来说,其GMV已经达到673亿元,且基本完成国内主流零售商超覆盖。在此基础上,京东到家GMV还能录得37%同比增长率,可见即时零售增量不仅来源于线下商超门店上线及全品类供给,也能够在已上线门店中,通过运营效率提升促进客单价、客单量增长,促成业绩提升。

《第三只眼看零售》了解到,达达集团能够获得上述成效,主要是从两大方向发力。

其一是持续拓展并巩固商超领先优势,通过3C数码、婴童服饰、家具家居等多品类布局实现细分供给突破。一季度,京东到家新签约丹尼斯等连锁商家,百强商超合作超90家。此外,京东到家也在持续与头部连锁便利店品牌拓展合作,例如美宜佳、罗森、见福便利店等商家门店均已上线。

其二是提升运营效率,推动精细化运营。例如达达集团自主研发的全渠道业务聚合平台“海博系统”覆盖零售门店数拓展至超1万家。海博升级运营模块,新增自动化建品功能后,得以提高门店商品信息线上化效率。试点商家使用新功能后,新门店商品上线所需时长缩短80%以上。

“我们对即时零售和即时配送的潜力充满信心,将继续通过提升LBS技术和履约能力、拓展与零售商和品牌商的合作、以及深化与京东集团的合作实现高质量增长。”达达集团总裁何辉剑表示。

一、“万物”小时达

即时零售业务能够持续增长,源于刚需属性得到验证,消费者也基本形成了通过即时零售平台购买各类商品的购物习惯。达达集团作为早期布局即时零售的头部平台方,逐渐进入收获期。

纵观近几年来,即时零售业务发展极快。其中有以下变化趋势值得关注,这也是各大即时零售平台方及品类商品持续挖掘增量空间的机会点。

首先是品类扩充、场景外延。消费者已经从此前单纯满足即时性需求,大多以超市品类到家业务为主,发展到全品类、全时段、全场景需求。应用即时零售平台的人群也从年轻女性客群向全客群扩展。

京东到家现阶段拓展的3C数码、家具家居、婴童服饰等细分品类便是应对上述趋势的业务举措。它不仅有利于丰富消费者购物选择,让顾客能在即时零售平台上享受“万物”1小时达,还能够丰富品类,从客单价、利润率等方面挖掘更多增量。

数据显示,京东到家8周年大促期间,丝芙兰同比增长106%,欧莱雅同比增长130%,迪卡侬同比增长283%,小米同比增长228%OPPO同比增长177%,锅圈食汇同比增长439%,百果园环比增长177%

其次,平台方需要深度参与零售商运营,从简单的流量导入、履约配送向系统化方案解决者过度。零售企业也更为关注即时零售业务的营收、利润、投入产出比等业务指标。

原因在于,即时零售发展至今,早已不是单纯的送货到家。就线上板块来说,它与实体零售商运营一样,需要建立一套从用户研究、供应链搭建、商品结构设置、运营、营销到售后服务等方面的体系化解决方案。实体零售经营者相对来说缺少线上化基因,就需要即时零售平台方给予参考借鉴。尤其是在各大平台纷纷发力即时零售业务的背景下,这也是平台方提升差异化竞争力,获得更多行业话语权的重要变量。

举例来说,京东到家就在上海举办了以“百万门店上京东”为主题的首场活动,汇集行业专家、京东到家相关团队负责人,讨论即时零售行业发展新动态,和京东到家新业务、新营销方案,帮助品牌商家高效搭上即时零售快车,增强线上业务的营销力、商品力、数字化能力,加速门店转型升级。

再次,技术等行业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升级,从而促发革命性变化。比如说在疫情防控期间,不少零售商及即时零售平台意识到,履约能力决定了即时零售的业务上限。只有持续优化履约配送能力,才能真正使即时零售成为消费者主流购物渠道。据了解,一季度达达快送连锁商家即时配送业务持续优化服务质量,履约率同比提升3个百分点。

稳健发展同时达达集团持续创造社会价值,促进长期发展。比如说为了让更多骑士子女得到帮助,以便骑士长期稳定工作,达达快送正式推出“骑士子女关怀计划”,为经济困难,高校在读,不断追逐学业骑士优秀子女提供奖学金帮扶,提报通道也已在近期开启,让更多的劳动者受关心更安心。

二、巨头新机会

随着即时零售赛道进一步发展,除即时零售平台、零售商家以外的多个互联网巨头也开始重点关注。即时零售定位,可谓持续走高。

京东方面定位更为明确,已将即时零售布局提升至战略高度。京东零售CEO辛利军在37日举办的京东零售表彰大会上表示,同城业务是京东零售2023年四大必赢之战。即时零售正是同城业务排头兵。达达集团也在持续深化与京东的全渠道深度融合。数据显示,一季度京东小时购GMV同比增长60%,延续高增长态势。

据了解,“同城”GMV之所以能够保持同比高速增长,得益于“同城”入口的日活跃用户(DAU)持续增长,以及页面改版优化购物效率带动转化率提升。此外,在搜索场域,上线了“价格星级”可视化运营工具,推动高性价比的商品上线,打造小时购的低价心智,提升流量转化效率。由此也能看出,即时零售运营已经进入新赛段。

京东集团CEO徐雷在京东财报发布会上表示:做同城零售业务,并不仅取决于增速。

京东在判断一件事情是否参与的时候会有几个标准,其中满足用户的体验需求,或者购物需求是首要标准。第二是发现品牌商对于同城零售有需求,同时也希望可以利用京东的平台、用户、大数据等帮他们去做整盘生意的改善或优化,包括在营销费用,货品效率等方面。第三是考虑供应链角度。同城零售是一种新型供应链,京东会去判断这个业务是不是应该要去打造的。

“这三方面可以帮助我们去判断是否应该做同城零售,是否应该拓展该业务。即使3点都满足,还是要看成本、效率、体验,是不是能形成差异化的竞争力,才能决定是否去做这个业务。”徐雷表示。也就是说,京东重仓即时零售是一项长期布局的系统性工程。

2023年,京东到家基于承接京东同城业务这一基础,也将从供、连、需上持续发力,推动零售企业即时零售业务增长。

“供”是指京东将从上线商家、品类、商品方面持续丰富供给,在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的基础上促进各业态客流互导,消费者即时零售黏性提升。

“连”是说京东会在系统、运营上进一步提升与商户合作效率,触发更多增量。例如京东到家海博系统、商家中心自运营、会员系统、促销系统与商家深化对接。平台组局的整合营销模式进一步推广,使得商家、品牌、平台三方营销资源最大化。

“需”主要在于销售层面,包括京东即时零售的新客挖掘、成长复购、老客维护以及用户召回等环节。

即时零售已成必争之地。巨头们联合更多实体零售布局即时零售之后,也必然推动该领域战况升级。实体零售企业也需要与平台方一起再度提升重视程度,重新定义即时零售,展开精细化运营。

 

 

 

中国的百货业出现什么问题了?

利丰研究中心

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冯氏集团利丰研究中心共同发布的《2022-2023年中国百货零售业发展报告》指出,百货零售业作为消费的主要场所之一,首当其冲感受到压力,百货零售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消费不足增长乏力

20221217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恢复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消费信心指数显示,自20224月,消费者信心指数急剧下降到86.7,这是多年未有的情形。该数据于202211月创出新低。不过,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预计2023年的消费信心指数会出现回升。

与消费不足相对应,居民储蓄却持续增加。央行公布的2022年金融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26.26万亿元,同比多增6.59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7.84万亿元,创下历史新高。由于信心不足,居民消费倾向谨慎,增加储蓄以备不时之需。

百货零售业作为消费的主要场所之一,首当其冲感受到压力。调查显示,76.9%的样本企业认为消费力不足、增长乏力是百货零售业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

二、商品力与需求错位

百货零售业的商品力,重点是“供应链”,而不是“招商”。中国百货商业协会与和奕咨询联合发布的《2021-2022商业调改白皮书》认为,在过去的10年间,消费者在时间分配上已呈现出明显的结构增减,一方面是陪伴照料家人、休闲娱乐、健身锻炼、个人卫生护理、用餐、工作以及社会交往的时间在不同程度上的增加;另一方面则是购买商品或服务、阅读以及交通活动的时间占用在降低。在整体时间分配结构上,包含就业工作、看电视、家务劳动、交通活动以及家庭生产经营在内的非主要消费型时间已经过半;陪伴家人及社会交往的社交时间接近10%;用于休闲娱乐、个人卫生护理、健身、教育培训及阅读的自我愉悦时间近 22%;而用于消费的购买商品或服务及餐饮耗时则不足15%

在多样且有限的时间分配下,品牌商及线上零售商在网络碎片化的时间上发展出极高的供应链组织及运营效率;而实体零售商以系统化的解决方案及多元场景,将零售消费时间外延至社交时间以及自我愉悦时间,成为扩展消费者时间投入、且无法被线上零售商替代的关键优势。

以往,实体商业以抢占线下物理空间,搭建服务高端会员的稀缺商业物业或是服务大流量会员的连锁、规模型商业物业的路径来取胜。但这两个途径在需求变化的今天难以应对,实体商业扬长补短的核心,在于基于消费者分层。通过分层运营,提供相匹配的专业价值:一是满足消费者基本、日常商品诉求的商品仓价值,过去的传统百货、大卖场、超市的自营优势便体现于此;二是匹配一站式品牌、商品,持续对商品编辑以及提升进销存效率的线下场价值,构成了升级运营型百货的优势;三是在更高层次对于场景、内容、商品、服务、促销系统组织,并通过租赁、联营、经销、自营等多元模式实现差异化供应链效率的空间价值。

实体商业的供应链效率提升,核心是基于本地消费需求及偏好,提供更具效率的系统解决方案及服务、体验,而不单纯是品牌招、管、退的品牌商管理。

三、自营探索任重道远

目前,中国的百货业态主要采取联营模式。联营是把双刃剑,优势是轻资产,在商品上不占压资金,人工成本也较低。但联营的问题也很明显,严重削弱了企业的商品经营能力。自采自营被视为变革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它代表企业向较强的商品经营能力转变,但总体上进展缓慢。

调查显示,有76.9%的受访企业已开展了自采自营业务,但自营业务占比并不高,大部分企业的占比在15%以内。和去年相比,61.5%的企业表示自营比例没有变化;比例有增加的企业占32.1%,但大部分企业的增幅在5%以内,进展缓慢。在问及自采自营未来一年是否会扩大时,57.5%的企业持否定态度,表示不会继续扩大,42.5%的企业则表示会继续扩大比例,说明自采自营的发展并不顺利。

调查显示,自采自营的难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资金占用多压力大,二是难以培养专业买手团队,三是找不到合适的供应商或品牌商不配合,四是管理水平跟不上。买手制作为企业自营转型的重要手段,依然任重道远。

目前采用的自采自营模式中,主要是买手自采,占比58.4%;其次是自行开发,经营自有品牌;再次是区域代理/总代理及买断某一品牌或品类的模式。

四、数字化升级存障碍

随着数字化的发展,百货零售业数字化进入深水区,数字化工作面临诸多障碍。

一是投入产出无法量化。调查显示,难以评估投入产出是百货零售企业最主要的障碍。百货零售企业很多信息系统都是多年前的体系,超过10年的不在少数,不少系统都面临升级甚至汰换,数字化升级非常迫切。但数字化升级涉及全方位的改造,实施数字化改进后的效果与销售业务增长的关系并不直接,难以对效益提升做出评估,从而影响数字化投入的决策,导致多数企业多年来迟迟不敢加大投入。

二是系统间难以打通融合。过去大部分企业的技术投入着眼于解决点而不是面的问题,导致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繁多;不同应用程序或系统由不同的服务商提供服务,企业自身技术能力支撑不足以及成本等原因,没有完全互联互通,数字化不能形成合力。另一方面,企业的核心系统大部分是多年前建设,拓展性不够,功能不能满足新增的需求。以CRM为例,协会在一项针对零售企业IT及数字化需求的调查中,大部分被访企业对现有CRM投了不满意票,主要原因是不能支撑现有业务需求。CRM的发展走过了两个代际,信息化时代下的CRM 1.0,主要是线下既有流程的信息化,方式也比较传统,主要通过在服务台填写信息后录入系统,解决了会员信息存储及存档的问题;互联网时代的CRM 2.0,方式依然传统,在营销上有了一些手段,解决了通过邮箱、短信等单向传递信息的问题。今天是数字化时代,对CRM的需求不仅仅是充当存档和单向传递的工具,而是开放、融合、互通、便利的平台。

零售企业在数字化升级过程中,服务商扮演了重要作用。近年来,腾讯小程序成为行业渗透率最高的服务;除此以外,阿里云、有赞、石基零售、腾讯云、昂捷等企业等也是行业主要合作的服务商。除了零售企业自身的努力外,众多服务商的数字化能力提升将是行业数字化持续升级的关键。

五、线上平台持续冲击

互联网平台及电商发展多年,仍然对线下零售造成持续冲击。从以淘宝和京东为代表的电商平台开始,到现在视频号、抖音等直播平台,渠道及形式呈现不断迭代,持续挤压以线下零售为主的企业生存空间。调查数据显示,线上业务的挤压正在趋于平衡,如上文所述,网上零售额占比预计趋于稳定。

为应对挑战,百货零售企业积极开展线上业务,但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以及消费者对百货零售企业的定位,使得百货零售企业的线上业务只能作为物理门店空间延伸的有效补充,而不是并驾齐驱的渠道。以企业使用的主要平台小程序为例,调查显示,42.4%的企业通过小程序实现的线上销售占比不到2%34.1%的企业线上销售占比在2%-5%之间,即76.5%的企业,通过小程序实现的线上销售占全部销售的占比不到5%

六、数据安全新添挑战

零售企业数据规模庞大,涉及消费者、交易、商品多方面。随着消费者法律意识提升,国家监管机制不断完善,对数据存储、使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零售企业的数据治理理念和架构又相对传统,形成了数据使用高要求和治理低水平间的矛盾,处理不好可能会上升到行政甚至司法层面的问题。

近年来,涉及数据安全领域的法律法规陆续出台,主要有三法两条例。“三法”是指规制数据安全的三大基础性法律:20176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主要涉及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网络信息安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网络安全监测预计和信息通报制度等;20219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主要涉及数据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数据分类保护制度等规定;202111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主要包括个人信息的范围界定、处理基本原则、主体权利及保护等。“两条例”是指以下两个行政法规:2021111日起施行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条例》和《网络安全数据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此外,20211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设置了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专章,构建了数字时代隐私和个人信息保护的民法基础,也是重要的合规依据。

随着数据安全法律法规陆续出台,零售企业的数据合规要求亦提上日程。但零售企业的数据合规仍有较长的路要走,当前面临的主要几个问题:一是企业高层还没有足够重视,虽然数据安全很重要也很迫切,但目前尚未排上重要的议程;二是企业存在很多历史数据,过去无相关合规要求,这些数据的改造会产生较高成本;三是数据安全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相应的标准和指南参考;四是企业的很多系统为外部服务商提供,需要全行业的共同协同。

 

 

年销50亿,预制菜成盒马创收新引擎

电商观察

预制菜的大风,这次是真的来了!

今年4月初,熬过三年的空白期之后,有着食品行业“晴雨表”之称的春季糖酒会久违地重启,但是出尽风头的却不是糖酒产品,而是预制菜。包括广信天下、玉泉食品、高金食品、紫山集团在内的多家知名预制菜企业都派出了庞大的队伍与会参展,一边逛展一边品尝预制菜成为新的参展方式。

最近,盒马的预制菜部门也新鲜亮相,新品成为该部门的发展重点。据了解,盒马的预制菜部门将围绕好吃、新鲜、新奇、新场景四个核心加速开展产新品开发,为市场提供品质化和差异化的预制菜。

现在来看,曾经一度遭到质疑的预制菜“卷土重来”,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政策的鼓励。

今年213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这对于预制菜行业而言,是一个重大信号。

任何一项政策或法规都不可能凭白产生,以上预制菜政策也是如此。它至少说明一件事:在国家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的政策出台前,有关部门已经就行业标准、市场需求、配套服务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调研,并且认定预制菜产业具备很大的发展空间。

所以我们看到,以上政策发布后,各地鼓励预制菜产业发展的细则也相继出台了,广东、广西、河南、山东等地甚至将预制菜规划写进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作为中国预制菜产业的发源地,广东的野心更大,将打造一批百亿级的预制菜产业强县、十亿元级的预制菜强镇以及更多的预制菜原材料供应亿元村。

所以,盒马预制菜部门的此时亮相,既是对预制菜发展方向的看好,也是这些年在预制菜产业布局上水到渠成的必然结果。

二、预制菜的“盒马模式”

说到预制菜,虽然它最近一两年才火起来,但是也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了。早在2007年左右,包括 “真功夫”在内的品牌推出的 “蒸菜”,大部分食材都是半成品:有人下单后,门店很快就开始大火加热,十几分钟后,一份香喷喷的新鲜佳肴就出现了客户面前了。

在各大商超里,冰柜里摆放的速冻饺子、包子等,严格来说也是预制菜;后来,随着品类的不断发展,还衍生出方便千万家的 “年夜饭”套餐。

2017年,盒马正式入局半成品菜领域,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的盒马已然成为预制菜行业的领军人物,甚至在很多人的意识里,“买预制菜上盒马”已经成了一种生活常识。

盒马的预制菜生意做得这么深入人心,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它找到了自己的“预制菜模式”。

首先,做预制菜,不能离开供应链这个底盘。数据显示,过去几年来,盒马在全国建起了300多条鲜食供应链;在成都、上海等美食之都,盒马的中央厨房也已经投产,盒马得以以中央厨房为中心,通过强大的供应链体系,将最新生产的预制菜产品源源不断地推向全国。

其次,完善的品类结构。整体看来,盒马的预制菜品类布局很完备,盒马相对丰富的预制菜产品线,也是其他人不可比的。其商品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即冷冻、冷藏、常温三个品类,其中,短期冷藏的预制菜所占的比例最大。

最后,“反套路”营销。在很多人的感觉里,预制菜无非就是那几个菜品,在口味和菜式上的变化空间有限;但是,盒马的预制菜却一直不走寻常路。比如说,去年的年夜饭大战中,盒马就力推八大菜系之外的小众菜,一下子就击中了很多消费者“拒绝雷同、拒绝平淡、拒绝被定义”的三大消费需求,取得不错的市场反响,甚至很多产品已成为网红爆品。

模式有了,接下来就是该模式可以为公司带来多大的利益。对于新成立的预制菜部门,盒马的初期目标是:年销50亿。

盒马敢于喊出这个不大不小的目标,也是因为经过7年的探索,盒马的“新零售”之路终于走上盈利的正道上了。

7年前,阿里巴巴率先提出“新零售”概念的时候,整个社会为之注目。但是这7年来,也是盒马不断关店,不断开店,不断尝试新的商业模式的时期;而这7年来很多人对盒马最大的争议,是盒马的“新零售”模式为什么还不盈利。

20231月,盒马宣布实现了全面盈利,用盒马CEO侯毅的话说,这可以视为新零售阶段性成功的节点性标志。“新零售不是一个烧钱模式,是可持续盈利的模式”,而现在,侯毅的这句话还将进一步在盒马身上得到实践。

三、最后的赢家或已出现

国内预制菜市场很大,相关数据显示,中国目前有超过6.8万家预制菜相关企业;从市场规模来看,艾媒咨询发布的预制菜行业报告称,预计2026年国内预制菜的市场规模将达到史无前例的10720亿元。而且,这个行业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近58%的企业都是在最近5年内成立的。

也就是说,对预制菜市场而言,大家几乎都是处于同一个起步线上。谁能从这个万亿市场脱颖而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以下几点。

首先,渠道优势。比如说,阿里巴巴旗下有大润发、盒马等线上商超,就可以通过在商超布局预制菜专区,以丰富的菜品满足民众对多元化预制菜消费的需求。

其次,营销优势。预制菜消费的主体是年轻人,有数据称今后八成以上的年轻人都会选择预制菜,所以,在营销上也必须围绕年轻人思维展开,谁抓住了年轻人,谁就有可能创造一个庞大的市场空间。

还有,外卖优势。预制菜的消费体验很大程度上是由配送速度决定的,而外卖则是预制菜消费的主要方式。要知道,中国外卖市场每天有3000万订单,在餐饮订单一家独大的背景下,目前九成的连锁餐饮品牌都在发力预制菜。这也意味着,和美团、饿了么等外卖平台有紧密合作的平台或企业将在预制菜市场中拥有很大的主导权。

可以肯定的是,具备上述优势的平台或企业,将成为最后的赢家。

 

 

AI对零售行业发展的影响及未来的趋势

智慧零售与餐饮

ChatGPT作为人工智能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它可以通过理解和学习人类的语言习惯来与人类进行对话,还能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与使用者进行交流互动。当用户提出具体问题时,ChatGPT会基于现有人类反馈数据库筛选组织出用户需要的具体答案进行回答,并可以根据用户的追问不断学习。这种基于人类反馈的强化,会产出符合人类常识、认知、需求、价值观的内容,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写文章、写代码、翻译等等。至此,ChatGPT由工具进化成平台,开始赋能各行各业。

一、正向影响

AI对零售行业发展的正向影响主要体现在客户服务、营销推广、消费者运营、进销存管理等多个方面

客户服务:淘宝成立之初,支付宝和淘宝旺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支付宝提供的担保交易令买卖双方信任度大大增强,而淘宝旺旺则直接建立起买卖双方的实时沟通和交流渠道,缩短交易时间,提升交易效率,也为淘宝平台省下了巨额的客服人员支出。时至今日,电商在线客服已经成为标配,机器人客服和人工客服各司其职,但不足之处也很明显,机器人客服不能很好的理解用户的诉求,人工客服响应时间长,客户体验差。而ChatGPTAI工具可以24小时在线,同时接待数不清的消费者,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为消费者提供更加智能化的客户服务,快速解决问题,提高客户体验和忠诚度。同时也为零售企业节省了大部分客服人员支出。

营销推广:零售商及消费品企业普遍存在广告成本高昂、投放效率不佳的问题。ChatGPT可以通过分析市场趋势、竞争情况和消费者反馈,为品牌商和零售商提供更加有效的营销策略和广告投放建议,帮助企业在广告投放中输出千人千面的文案、图片、视频创意,更有针对性的、更加深层次的触达目标人群,提升广告投放ROI,实现精准营销,从而提高品牌知名度和销售额。

消费者运营:包括消费者行为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商品推荐和推广、用户体验等。ChatGPT可以通过对消费者购物行为的跟踪和分析,帮助零售商了解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和心理,从而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也可以利用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算法,分析消费者的历史购买行为、偏好和兴趣等信息,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商品推荐,从而提高销售转化率和客户满意度。

以常见的买菜场景为例,试想一下,当你站在超市的生鲜售卖区,发现新到的冬笋品质很不错,但平时不常吃这种蔬菜,就可以随时询问ChatGPT例如“冬笋适合跟什么一起烧?”、“有哪些推荐的菜谱?”、“这道菜是否适合什么样的人群吃啊?”……。一边聊天,一边可以挑选其他需要的食材。烹饪指南、营养价值、食用禁忌、保存方法,甚至是商品原产地的风土人情,ChatGPT似乎可以满足人们的一切好奇心,让购物变得更加轻松、有趣,消费者决策的路径也许被进一步缩短。

比如,我们可以用ChatGPT分析了Z世代消费者的购买偏好,它很快就从品质、创意、情感价值、社会责任感等几个方面给出了答案。这些内容在专业人士看来没什么新鲜的,就像网友调侃的正确而无用的废话,但人工智能不会止步于此,有了足够庞大的数据,ChatGPT可以比人类专家更快、更准确地分析消费趋势,或者回答零售企业关心的其他问题。

进销存管理:ChatGPT等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分析销售历史、成本及价格趋势,来预测未来需求、采购量、采购价格等,为零售商提供更加准确的进销存管理建议,从而减少库存积压和过度采购,降低存储成本和减值风险。

ChatGPT未来可以帮我们做初步信息收集和整理,以及提供各种建议,但是不一定全靠谱,还需要深度加工。比如各种店铺用上这类技术,完全可以高效率地给顾客提供服务,如果叠加上店铺内的商品信息以及顾客的历史信息,提供的选择就会很容易精准匹配了。这样延伸下去,未来零售行业的商品管理、陈列管理甚至人员管理的初级版ChatGPT基本都能实现。

比如有了产品信息,ChatGPT可以智能学习以往的陈列照片,然后做出新产品的推荐陈列指引;比如有了员工日常的工作、学习数据,ChatGPT可以给出员工管理、晋升的智能建议;比如有了门店的各类商品历史销售数据,ChatGPT可以结合天气、趋势,给出智能商品调补配建议;比如各种复杂数据,ChatGPT也可以快速圈出关键重点,给我们辅助决策建议……

数字化管理方面:如茶饮企业在通过自研的人工智能与AI系统之后,系统会从门店学习,线上线下的鉴定,来代替人的管理工作。系统学完了哪些岗位,在系统里马上可以表现出来,从最开始的不如人工,到准确,再到精确,再达到顶尖店长的水平,步步进化后,系统将会自动预测每一个时段、每一个产品的业绩,并匹配每一个员工到每一个岗位。大大提高了效率,使产品的匹配性更好,也节约了时间,降低了门店的管理难度。

通过数字化应用和自主研发自动和半自动化设备,让整个制茶工作变得更简单。从人泡茶到机器泡茶、从让人主动记住配方到系统主动提醒,该茶饮品牌的茶在快速解放人力,甚至在快速摆脱门店对人的强依赖。

数字化让员工从自我驱动型的“记得我要做什么”,变成被动的,系统会自动通知员工什么时候要干什么,AI+人工智能,让基于系统的管理执行非常标准化和智能化,比人工更可靠更精准。

当然,除了可以替代一些零售岗位外,更多零售企业希望调动ChatGPT在实际零售场景中发挥更大价值。但其难点在于不知道怎么用,如何更好在零售场景中把ChatGPT的价值释放出来,转化成新的增长动能。

二、产品创新与内容创新

让更多人能够更新数字体验将提升内容创建的速度,让团队能够专注于推送和编辑内容,而不受集中发布计划的限制。

这将为零售等行业在假日购物季等重要活动带来极大的便利和收益,因为频繁的数字渠道更新可以提高参与度和转化率,减少延迟导致的影响。全新的AEM将让各行各业的客户都能享受到更及时和准确的内容所带来的卓越网络体验。

随着人工智能发展地不断成熟,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组织开始将其应用到产品中。近日,雪糕品牌钟薛高发布了名为“SaSaa”的新品,官方介绍称该新品的名字、包装、口味、图片以及视频均为AI生成。

1、新消费“上新”:从联名到AI

近几年,随着消费升级概念的出现,催生了一批又一批新消费品牌,它们依托于新型社交媒介,渗透至消费者日常的生活中。这些新品牌相比于传统品牌更加会“玩”,跨界联名、虚拟偶像、国潮等成为了它们吸引用户的方式。

然而,我们发现,今年人工智能声量的逐渐提高,新消费品牌“上新”的方式,在联名之外瞄上了“AI”,如上文所介绍的钟薛高用AI定义名字、包装、口味,健康零食品牌 食验室也在本月上线由AI设计的产品,并且还是五款,“食验室”创始人孙思达甚至在朋友圈中称“多亏了AI”。

2、满足不同场景和需求的内容生成

伴随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引发行业广泛关注,基于深度学习模型,其创造力和灵活性,可满足不同场景和需求的内容生成,提高内容生产和传播的效率和质量,在降低成本和难度的同时,还可以拓展人类认知和想象的边界,激发新的创意和价值。

此外,配合多模态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利用多种感知模式,实现对内容的深度分析、理解和生成,从而重构内容生产流程,并与虚拟人、语音合成、图像生成等技术结合,在表现力、互动性与个性化方面,实现对内容的实时感知和响应并灵活反馈,创造出更丰富和多样化的内容形式。

在目前的新零售阶段,线下品牌常以三种模式为主:品牌自己创造内容、UGC(即用户自身生成内容)、AIGC(即AI、用户、品牌共同创造内容)。

未来的AIGC可以和用户、品牌共同创造内容,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丰富的文化体验。例如,一家时装店可以在店内设置试衣间,让用户试穿衣服后,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展示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形象,并根据用户的反馈和品牌的需求,让AIGC生成更加符合用户口味和品牌形象的形象内容,从而增加用户对品牌的认同感和满意度。

三、AIGC(生成式AI)的迭代应用能力

近期,多家AI公司相继发布AIGC(生成式AI)工具产品,迭代应用能力超预期。GPT-4在各项测试与图像输入输出中展现更强的分析与生成能力;AIGC新一代模型较上一代拥有更突出的生成型AI、更具互动性,其多模态生成功能在电商中应用场景广,有助于降本增效,优化平台系统生态:

1.内容、图片、视频等多模态生成与修改能力:有助于扩充PGC内容,节省内容平台人力;如值得买、小红书、知乎等内容型平台有望受益,AI有助于大幅提高PGC内容丰富度,以值得买为典型的内容运营公司,17年已经开始通过机器与算法生成内容,内部成为MGC,也已经成为百度文心一言首批合作伙伴,业务尚在投入期。我们认为阿里、美团、抖音等平台均有望受益,但体量较小的第三方服务公司弹性相对高。

2.视频编辑与脚本编写能力,AI虚拟网红:提高内容创造力,提高MCN护城河,利好MCN公司与内容公司(如遥望科技、天下秀等)、短视频平台(快手、抖音等);提高视频脚本水平、产出效率,其次因为直播对头部网红依赖度高,风险较大,AI虚拟网红协助提高MCN护城河。我们认为抖音、快手类的短视频平台拥有更多数据及资源打磨优化AIGC工具的适用度,中长期更受益。

3.更高维的分析能力,增加人货场匹配度:选品、个性化推荐,利好SKU较多泛品类型公司,缩短试品周期,提高存货周转与营销投放效率;分析产品评价,反向C2M优化产品定价、设计、使用场景。由于ChatGPT目前语言系统、互动效果、数据安全性更适用于海外消费,现阶段跨境电商泛品类公司最有望受益(如华凯易佰、吉宏股份、星徽股份),产品呈现、网页编辑、多店铺客服等场景都可以使用AI;其次是跨境精品公司,分析需求以反哺研发能力、利用平台AIGC工具提高客服等运营效率(如安克创新);

4.更强互动性与智能回复,降本增效:目前大型电商依然通过特定词条进行机器人回复,人工处理咨询仍较多,且互动性低,用户体检较差,我们认为大型平台更易推出与系统相关度更高的AIGC工具。

5.平台丰富卖家工具:现阶段面向海外的SaaS公司/跨境网站公司受益,我们预计未来国内大型平台更受益。依托多模块生成能力,平台可给卖家提供投流广告制作服务,增强变现能力;优化提高搜索引擎个性化推荐,延长用户使用时长;智能AI导购与客服,提高用户购买体验,提高机器人问题处理效率。

6.以人工智能的洞察,驱动创意决策:如AEM推出了由Adobe SenseiAdobe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架构)支持的行业首创功能,借助实时洞察向内容创建过程提供反馈,将内容分析与内容创建联系起来。如今企业面临着消费者对创意内容持续增长的需求,但通常只关注浏览量和点击量等一级指标,缺乏必要的细致数据来了解哪些内容能真正与受众产生共鸣。

Adobe Sensei 让用户能够在属性级别分析内容,并衡量颜色、对象、构图和书写风格等方面如何影响内容在不同受众中的表现。这些实时洞察可以告知内容应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行优化,在品牌开发其内容供应链时提供反馈循环。

通过将这些数据与 Adobe Experience Platform 连接起来,品牌可以丰富目标受众的画像并支持策划个性化活动。例如,一个品牌可以看到,东海岸 18-24 岁的 Z 世代女性更青睐橙色色调和更随性的文案风格,这些洞察可以影响创作过程并提高绩效。

7.ChatGPT开启电商领域应用: 随着OpenAI放开ChatGPTAPI应用程序接口,允许第三方集成至自身应用程序与服务中,电商SaaS公司Shopify率先完成API集成,升级智能客服机器人等。东南亚跨境电商公司吉宏股份也进一步披露1月接入ChatGPTAPI接口后,已经应用于智能选品、图文与视频广告素材制作/广告语智能输出、广告智能投放、智能客服回复等方面。

2023ChatGPT的出现,改变了整个互联网的局势,AIGC、人工智能、数字人等话题迅速成为当下热点。吴晓波老师在2022年终秀《发光吧勇敢者,预见2023》说每家公司都需要一个数字人,在国家建设“数字中国“的战略背景下,企业、商家、机构、博主都在寻求更健康、良性的数字化转型方式——AI数字人解决方案。

AI数字人以数字孪生、NLP、知识图谱等AI技术构建,一比一真实还原真人形态,动作、表情、声音无限逼近真人的生命。

智能AI数字人可高效一键批量生成视频、实时直播,满足用户对各类视频和直播的场景需求,具备集体进步、开源开放、没有情绪、无限供给、永不离职、不参与分配等优势。

综上,无论是赋能零售各个环节的AI技术,或者是AI数字人,AI数字化工具的落地,同时所带来的是效率上的提升,而未来我们需要做的是如何应用AI工具赋能自身,进而开发更大价值。无论我们接受与否,新时代的AI技术已经到来。唯有深度了解,稳步前行才能在未来实现商业价值。

 

 

中国便利店正在从“跟随”向“引领”进阶

零售商业财经

2013年中国连锁便利店门店数量为62147家,这一数字在2022年底增长至近30万家。过去十年间,国内零售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网络零售、跨境电商、即时零售等新模式新场景不断涌现,彻底改变了线下大卖场等传统业态的主导地位,而讲求时间、空间、商品、服务便利,以小门店大连锁为主要特征的便利店行业渐渐驶入发展快车道。

在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裴亮看来,便利店经营是一场需要正确方法且贵在坚持的马拉松比赛。

展望下一个十年,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常务副秘书长王洪涛在CCFA新消费论坛——2023中国便利店大会上给出了判断:经历了穿越周期的关键阶段后,中国便利店正在从“跟随时代”走向“引领时代”。

乐豆家董事长杨翔对此深有体会:“过去我们在做给定的习题,未来则需要自己去探索。”在他看来,创造真价值的企业,才能拥有更加友好的时代。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顺应行业发展趋势,便利店企业苦练内功的同时,能否结合自身品牌与市场定位开拓新招式?在真正成为引领者之前,留给从业者的挑战又有哪些?

数智化管理“提速”

供应链“共享”共生

便利店普遍被视作零售业最具竞争力的业态之一。近年来,构建数智化供应链体系日趋成为便利店企业提质增效、实现精细化管理的标准动作。而以中国本土便利店品牌“便利蜂”为代表的数智化便利店创新初有成效,并促使行业发展变得更加灵活、敏捷。

如何对2000多家直营门店进行高效管理?在2023年中国便利店大会上,便利蜂总裁陈明分享了企业在数智化供应链建设方面的创新实践。

“便利蜂创立之初就在思考数字化应用,即智能化系统的打通。”陈明坦言,截至目前,便利蜂已经打通了运营系统的前中后端,组建了智能、敏捷、柔性的供应链体系。

一是在生产环节,便利蜂持续加码工厂信息化建设,落脚点为食品安全保障、运营收入保障以及降本增效;二是在物流运输环节,便利蜂建立了全温层电子化温度追踪与报警系统,在冷链车上加装蓝牙温度计和GPS,全程实时监控温度,保证品质卫生,一旦出现异常,后台就会“报警”;三是在门店运营方面,便利蜂开发了一套完整的系统,将选品、收银、动态促销等这些系统整合成一个全场景、覆盖整个业务链条的智能操作系统。

以便利蜂自主研发的陈列系统为例,陈明做了详细说明:基于不同的店铺结构,便利蜂对每周每店150个品类产品的调换工作以门店陈列图的形式下发到对应门店。门店现场陈列与陈列图相对比,可以完成实时陈列审查与核对,能节省大量的人力成本。

在数字化思考与实践上,便利蜂将繁琐的、可标准化的、精细的工作内容交给了系统,让员工能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为消费者带来有温度的服务。某种程度上,便利蜂为行业发展提供了一套极具前瞻性的数智化“提速”方法论,有助于实现精细化的单品管理、用户管理及单店运营。

众所周知,为消费者提供极致产品与服务,背后是企业供应链能力高下的集中体现。恰如顶新国际集团新零售事业群执行长吕政璋所言“大军未到,粮草先行”,供应链是成就优秀便利店品牌的基石。

在良性竞争的基础上,顶新将供应链系统沉淀为围绕便利店的八大服务板块(鲜食、面包、蒸包、物流、食材包材集采、全球贸易、IT系统、门店装修设备),并通过“八大服务平台”组成了供应链共享服务平台。吕政璋所提出的共享供应链资源、共建供应链平台,无疑为便利店行业的发展赋能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零售商业财经》认为,实现供应链数智提速、共享共生将是中国便利店企业从参与者、跟随者转向引领者、贡献者的关键一步,也是企业提质增效、盘活区域仓储资源、促进零售业态多元融合、相融共生的“共赢”之举。

差异化商品“突围”

鲜食仍为“难而正确的事”

供应链水平是便利店企业的核心基本功。而差异化的商品组合,是强化消费者对便利店品牌心智占有率的价值核心。

Today创始人宋迎春认为差异化商品的打造要建立在“先算账后打仗”的战略逻辑上。对于便利店做现磨咖啡这一趋势,Today也曾做了包括精品咖啡店在内的众多尝试。然而,对比了鲜奶与咖啡在商品结构、PSDPredicted Sales Daily预计每日销售)数量、PSD金额、报废率、净毛利率、净毛利额PSD等关键指标数据后,Today最终选择将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鲜奶品类。

“综合今年1月至4月的武汉门店数据,Today鲜奶品类的净毛利在40%左右,PSD金额为463元,关键指标数据均优于咖啡品类且报废率更低。”宋迎春透露,鲜奶的份额已经大大超过了酸奶份额,这符合Today对消费者需求趋势的判断。

不难发现,Today便利店在提升“差异化”竞争力方面并非人云亦云,而是基于对自身发展情况实事求是的深刻评估,由此获得天时地利人和。

这一思路也体现在十足便利店跨区域发展进程中。“十足聚焦长三角一带,门店主要分布在浙江和江苏。”十足总经理欧再福表示,“浙北浙南、苏北苏南的消费者口味差异明显,因此在跨区域商品管理和差异化商品打造上存在不小挑战。所以要评估和加强好自身能力建设,追求更稳健、安全、开心、健康的发展过程。”

鲜食是便利店实现产品差异化的优先选择,是解决客户便利生活方式的核心点,更是客户和便利店多次连接的触发点。

毕马威与CCFA联合发布的《2022年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显示,近年来鲜食商品在便利店销售占比不断提升,2019-2021年占比分别为7.8%9.8%16.9%

在见福董事长张利看来,便利店做鲜食仍是一件难而正确的事。

从温层、产品系、时间、场景等维度,张利对鲜食在便利店中的定位进行了细分。“如果产品能做到盲盒化、时尚化、甚至是性感,那么消费者一定会始于颜值,忠于品质。”张利坦言。

西安唐久总经理李伟认为便利店想要实现“精益管理”必须要有贯彻基本、应对变化的思维,以及追求卓越、共同成长的决心。而将“精益管理”具体落实到鲜食的开发过程中可以归结为以下三阶段:打造模型、从01;贯彻基本、应对变化;追求卓越、共同成长。

聚焦“精品鲜食便利店”的品牌建设,有家总经理张磊的目标是——要让消费者形成吃武汉热干面、江西拌粉、南昌特色瓦罐汤,就来有家的消费心智。

未来,有家将打造“四高”提升竞争力以求“突围”,包括高效组织打造、高素质人才复制和引进、高质量发展(实现单店盈利),以及高毛利、差异化商品研发。

张磊透露,有家下一步计划将泛鲜食结构占比由31%提升到40%。在差异化鲜食研发方面,有家跨业态学习以求极致的“好吃”:“对标山姆、盒马等优秀零售企业后,我们做了有家金选,推出了瑞士卷、麻薯面包等备受消费者认可的产品。”

在鲜食本土化方面,乐豆家将江西人最爱吃的米粉和爱喝的绿豆冰沙进行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后导入到便利店中,最终实现了单款(48小时短保)鲜粉商品远超整个盒饭系列商品的销售成绩。可见,这是乐豆家不执著于日系便利店热销的关东煮、三角饭团,而是尊重当地消费偏好的有益尝试。

小门店大连锁

共建便利店发展生态圈

2022年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指出,美国便利店2021年销售额为2779亿美元,是中国的5.1倍。渗透率方面,韩国每1059人就拥有一家便利店,而中国大陆则是7033人。相对较低的渗透率水平,说明中国便利店行业还有广阔的增长空间。

“从产业高度来看,便利店行业不能单打独斗,要建立、营造和形成一个生态圈,大家共同发展。”王洪涛分析道,要从消费者生态、供应链生态、加盟商生态、行业生态和内部生态五个方面共建便利店发展生态圈。

一是共建消费者生态圈。便利店与目标客群建立起一种长期陪伴、长期依存的关系,成为消费者的一种生活方式。

西安唐久FF日配商品部经理王晓华分享了便利店贴近消费者生态圈的具体做法:“去看看自己城市中消费者一日三餐吃什么,思考优秀同行在做什么。并非照猫画虎,而是‘找’猫画虎,回归生活本身,自然会有答案。”

二是共建供应链生态。以长期价值为导向,建立起一套与时俱进、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相融共生、合作共赢的一种全新的零供合作关系,兼顾供应链生态上各方的利益。

便利店企业供应链合作的表现形式包括供应链集成服务商输出模式、供应链工厂合作模式、补短板模式以及抱团取暖模式。

三是共建加盟商生态。便利店是一个典型的以特许加盟为主流模式的行业。王洪涛强调:“让加盟商挣钱,对加盟商好是建立良性的加盟商生态的初心。”

四是共建行业生态,包括同行生态与跨行业生态。

乐豆家董事长杨翔认为,与高度发达的互联网电商相比,便利店的场景在于精、少、全,而不在于垂直的深度和巨量的折扣。中国拥有超级大的市场和极度复杂的竞争环境,这意味着有机会孕育出丰富且差异化的便利店小业态,而不是谁能一统江湖。

因此,在各个行业边界逐步模糊化的当下,便利店企业需要在良性竞争的基础上和互联网、餐饮、超市等行业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建立起一个基于商业文明的跨行业生态。

五是共建内部生态,即组织建设。如何在内部建立起一套有效的组织架构,有用的激励机制,有为的人才梯队是企业的基本保障。不同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需要有不同的组织形态作为保障。

如今,中国便利店企业正在加速蜕变,从供应链重塑、会员深度运营、生态体系协同等多角度提升综合运营实力,以打破“世界上只有两家便利店:7-ELEVEn便利店和其他便利店”的发展格局。“便利店需要通过不断改进管理,持续创新,高质量发展,以应对诸多可预见和不可预见的变化和挑战。让消费者享受更便利的品质生活,让便利店成为零售业最靓丽的一道风景。”裴亮总结道。

全家便利店打通抖音生活服务流量“新通路”

零售商业评论

“全家宠粉福利,100元代金券全国门店通用,秒杀70元。”“江浙沪趣多多,原价8.5元,秒杀价3.4元。瞬间被抢光”“北京&湃客美式咖啡5次,仅需25元。上线几分钟,已经抢光了”

这是全家便利店官方抖音号开播时发生的“抢购”场景。事实上,全家利用自身多达3000+sku的优势,吸引了大批粉丝线上抢券。“一日五餐”盒饭、三明治、饭团、咖啡等爆款产品以及全品类代金券一上架就被一扫而光。同时直播云集TOP达人同场带货,为全家打call

2023年是线下实体零售的关键战役,本地生活服务也面临新的挑战。我们观察到一个现象,实体零售商家纷纷选择加速入驻抖音,寻求抓住消费反弹的流量红利。全家作为便利店行业的头部品牌,首当其冲,探索便利店新模式,也成为行业首家联手抖音生活服务,打造品效合一的标杆案例。

一、全家便利店的“新增长”

便利店属于市场经济的毛细血管,它是触达消费者的最前端触角。便利店的发展动向,牵动整个零售业态的变动。而今天便利店面临的本地生活服务挑战是:“新流量在哪里?”“时效要更快,购物链路要更短”“如何让消费者产生持续复购?”

全家与抖音战略合作,便实现了“即看、即点、即买、即得”的新营销闭环。通过打造生活服务超强直播间引流,让消费者线上买券、线下直购,获得双重体验,激活了流量增长和购买活力。全家便利店已然打通了生活服务流量“新通路”。

事实上,全家在抖音平台已经积累超70万粉丝。而最近全家在抖音开启直播首秀,更是让零售业为之惊喜。从成绩上看,全家直播首秀实现10GMV突破500万元,直播首日订单量突破16+,荣登抖音零售行业类目GMVTOP。同时,联动抖音平台资源,实现规模爆发,周期曝光数达3000+

全家便利店为什么在抖音“一播而红”?我们观察到3个点。

一是通过“自营团队+精准流量+爆款产品”,精准触达,爆品带动高转化。目前全家建立了自营团队发力抖音,通过优化组品和直播常态化运营策略,做长效经营。从选品方面看,全家直播以门店甜糯玉米、四选一的大口饭团、湃客咖啡、三明治、香酥大鸡腿饭等爆款产品为主,加上全品类代金券,迅速引发流量转化,首场直播下单超16.5万单。

二是“拟人化IP直播+达人同场带货+话题传播”,吸引年轻消费群,引爆声量和销量。全家产品拟人化IP呈现视觉效果吸引年轻群体,用兴趣标签来搭建与年轻消费者关联。比如在抖音话题方面,全家便利店的#一日五餐打工人福利 #上新了便利店的播放量均已经超过千万次。话题热度和高场观也带动了转化。全家首场直播间平均在线人数超2200人,首场直播更是开播3小时内冲到“全国品牌团购带货榜第一名”。

三是“线下核销+私域沉淀+激发复购”,做大增量池。消费者到线下门店进行团购券核销,店员引导私域沉淀。通过私域可以不断发起营销活动,聚焦特定场景,主动发起营销事件,放大品牌声量,持续形成消费复购。

《零售商业评论》认为,全家便利店+抖音,实现了从线上种草传播到线下核销转化的新经营模型,找到了全新的增长阵地,消费者从“看到-兴趣激发-交易-到店-分享裂变-私域复购”的全链路,让线下生意进入到持续增长的新阶段。

二、全家便利店+抖音,零售业先手棋?

全家不仅是便利店类目首家入驻抖音的品牌,也成为零售业态联手抖音本地生活的标杆。这背后需要理解清楚全家便利店+抖音生活服务的战略意义。

从抖音平台层面看,抖音在大力加码生活服务赛道。抖音凭借6亿的日活用户,近11亿的月活用户,人均单日使用时长达140分钟的流量优势,已悄然拥有了生活服务赛道的核心抓手。

抖音早已在生活服务赛道摸索三年多时间。据官方数据显示,目前抖音生活服务业务覆盖城市370+,服务商数量增长4倍,合作门店超200万,团购达人数量增长163%,百万GMV商家直播间数量超800个。截止20221231日,生活服务相关搜索数量超过100亿,生活服务搜索交易增长10倍。可见其发展速度。

针对生活服务大策略,抖音打出的牌是“强阵地、汇流量、促转化、聚沉淀”, 让公域流量引导线下消费,联合品牌为用户提供有实惠、有价值的线下产品和服务。特别是连锁餐饮品牌团购已经成熟,头部品牌纷纷入驻。目前抖音重点发力本地休闲娱乐和线下到店的布局,实现商业引流。

再结合便利店行业来看。全家便利店选择抖音联手,更顺应消费市场趋势。

首先是,“即看、即点、即买、即得”成为本地消费的主流方式。传统电商模式以主动搜索为主,是搜索电商,先有需求再购买。而抖音生活服务基于兴趣推荐,目前,抖音生活服务用户日常消费模式中,线上购买,线下到店消费占比达到64.2%。消费者通过短视频、直播种草,下单购买商品的方式已成主流。

便利店多sku的快消特性,更需要“即看、即点、即买、即得”的购物闭环。比如全家3000+sku,消费者到店购买商品,对即时购买、即时享受的需求非常高。而传统电商很难在时效性上满足。

其次是6亿日活流量下,通过“货找人”做大增量。等客上门,是传统便利店的模式。在传统的生活服务平台中,用户的路径是有了需求才去找店,是“人找店”。这种方式依赖于搜索的效率和分类的完善,更适合目的性消费。

而抖音生活服务核心是“货找人”模式。通过内容平台的匹配机制等,全家便利店可以通过内容、好品直接找到精准的人,完成从流量到交易的高效转化。触达消费者的面广,可以激活潜在消费需求,能为门店带来增量。

还有,线上消费到店核销、私域沉淀,产生消费连锁反应,提高客单价和复购率。通过抖音生活服务到店消费的模式,吸引用户到店核销,但往往消费者会产生更多的消费连锁反应,比如全家便利店的消费者,到店核销一个饭团团购券,往往会顺手带上一瓶饮料或一份关东煮等。同时,流量沉淀到私域后,会不断产生消费复购。这也是抖音线上消费到线下被进一步放大的逻辑。

综上看,全家便利店实现了通过抖音线上汇流量、线下促转化,重新定义了线上商家和线下商家的定位角色。全家这类“连锁零售品牌”与抖音生活服务联手,形成品牌和流量的“乘法效应”。

目前,抖音生活服务整体生态已成熟。抖音搭平台、商家提供好的内容商品和服务,达人、服务商等作为生态重要的合作伙伴,提供内容和经营支撑,商品、内容和服务被高效链接,最终触达用户,为商家带来生意新增量。

《零售商业评论》认为,这是B2B2C的价值链。抖音布局生活服务赛道的优势在于“货找人”的商业逻辑、大流量精准推荐,以及成熟的生活服务生态体系,让线下门店-消费者构建了全新的消费通路。

三、“全家们”的新阵地

2023年线下零售强劲复苏。根据中国商业联合会近日发布的中国零售业景气指数显示,连续5个月保持在荣枯线以上。消费信心和行动的双提升,也让原本硝烟不断的“生活服务”赛道,竞争更加激烈。

全家正是顺应新消费趋势,从传统零售、电商模式中进化,打造“即看、即点、即买、即得” 营销闭环,将线上流量引流至线下,实现流量变销量的实际转化,做到从线上到线下、从内容到转化的效果追踪。

我们再以不同零售行业视角来看,越来越多的品牌商家将抖音视为生活服务的核心经营阵地之一 。比如商超、便利店类目,到20231月,在抖音上的订单量已经跻身休娱购领域 TOP10。随着越来越多长尾品类的崛起,休娱购细分品类多元化程度也在提升。线下连锁零售品牌拥抱抖音生活服务将享受到流量红利。

而全家便利店正是做对了这些关键节点:从“公域直播引流精准转化、3000+SKU满足全类型消费者需求、线上到线下私域沉淀促复购”,实现了突破传统线下思维,拥抱流量风口,达成了新增量的成绩单。也是传统零售、便利店行业在生活服务赛道竞跑的“新样本”。

 

 

从卖菜到卖“预制菜”:商超绕不过的新战场

零售氪星球

预制菜,正被新零售商超们提上新战略高度,辟出新战场。“生鲜预制菜的发展不可逆,将快速成为生鲜购物的主要品类。”59日,堪称国内零售圈“超级产品经理”的盒马CEO侯毅抛出新观点。

2023年,盒马调整采购部门,将预制菜、自有品牌和大进口部门调整为一级部门,预制菜将作为盒马今年全面升级的重要品类之一。

今年初,叮咚买菜也启动预制菜合伙人招募计划,成立专门预制菜公司。最新2023Q1业绩显示,以预制菜为主的自有品牌商品占叮咚买菜整体GMV19%,主打家常菜系列的预制菜品牌“蔡长青”月销量已超7000万。

中国老百姓,将新鲜、美味、有镬气视为食物最重要的标签,但预制菜却成为新零售商超和生鲜电商们努力加码的新方向——底层动力是显著提升商品丰富度、差异化和毛利率。但无疑,也顺应了消费者们对日常三餐简单便捷化的新需求,尤其是针对老龄化、少子化和单身化的细分市场。

一、商业世界里的“时光机现象”

全球零售市场有一种“时光机现象”,典型如随着经济发展、人口规模和生活方式的趋同,一些发达国家出现的服务模式和消费,也会出现在新的国家和市场。

从现在看,即使以热爱美食闻名的法国,无比看重职人匠心,对口味追求近乎偏执的日本,其国人的日常生活,从很多年前起,就已大量消费“预制菜”了。

法国国民超市Picard1906年创办,是法国家庭主妇最熟悉,也最依赖的料理伙伴。去Picard买冷冻和预制食品解决一日三餐,是法国人最正常不过的日常。Picard售卖2大类商品:烹饪原材料和半成品即食餐,超过1100SKU,每年推 200 款新品。Picard在全法有近千家店,还进了意大利、比利时、瑞典及日本等市场。

很多人初到欧美国家,往往对当地超市里林立的一排排冰柜印象深刻。当地主妇们经常大量采购半成品和即食餐,从沙拉、汤品、Pizza 、意面、三明治到甜品,烤箱或微波炉加持下,20分钟上桌,口味和口感,经过多年研发探索,可能不输一些人的现做美食。

在全球每个角落,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的大都市,大部分人每天下班后,都希望简单快捷解决一顿饭,半成品和即食餐是一种经济又快捷的选择。

中国台湾的全家便利店,2015年就开了以出售冷冻生鲜食材为主的“天和鲜物复合店”,后来,抽取合适冷冻生鲜SKU,开出“超市机能店”。2020年疫情时,全家又以冷冻店型3.0为概念推出“永丰馀生技复合店”,覆盖冷冻肉品、冷冻即食调理品、生鲜蔬果、乳制品、日常干货、酒品等3500项商品。此外,它们还代理了法国“Picard”,从法式前菜、主菜到甜点一应俱全。

预制菜,目前在行业内细化为即食、即热、即烹、即配四类,包含热熟食品、冷藏、冻品、及净菜类初加工农产品等。相比食品加工企业和零售化的餐饮品牌,便利店,新零售商超提供的预制菜,几乎包含所有即食、即热、即烹、即配类型,能满足家庭需求的更丰富场景。

以盒马为例,2017年进入预制菜市场,从盒马工坊鲜食预制菜起步,目前,盒马全渠道预制菜品类月均在售1000多种,分多温层和多形态:即食、即烹、即热、预拌菜、即配净菜。

“生鲜走势,是从食材走向预制菜”。早在2021年,上海商学院教授顾国建就提出这样的判断。在他看来,“整个中国买菜做饭的格局就是‘老的做不动了,少的不会做’,或懒得做,买菜必定会从食材向半成品和成品的预制菜方向发展,让做饭变得方便简单。”

现象级风口的背后,往往是时代和经济的催化,预制菜在国内消费市场的加速渗透,究其根本,是城市化发展和人群需求的外化。而对生鲜零售商,尤其是越发看重差异化商品力的商超,预制菜会成为商品力和商品结构重构迭代的重要机会点。

二、必修课和新战场

有数据预估,2026年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超万亿元,这也是国内预制菜的快速发展,热度不减,市场加速扩容的大背景。但包括专业食品加工企业、上游农牧水产企业、速冻食品行业、线下餐饮品牌、生鲜电商和新零售商超们的蜂拥涌入,随之带来水平参差不齐,产品端同质化、口味还原度不高和品质安全等行业发展痛点。

目前看,从C端市场特性看,预制菜的终极竞争壁垒还是渠道。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食材采购均以商超为主,比例均超过80%。在中国,《2022年中国连锁餐饮行业报告》认为,在C端冷链配送网络未完善前,预制食品销售的主力渠道将会是线下商超或是新零售渠道。活跃的新零售商超和生鲜电商,或将是“整顿”预制菜品质升级和加速渗透的关键力量。

从经济角度看,相比生鲜,预制菜毛利高,损耗小,布局各种鲜食、冷藏和冷冻预制菜有助改善商超盈利能力,增加商品丰富度,也能与电商形成差异化。

在日本流通经济研究所特任研究员李雪看来,从目前日本超市业态发展看,与综合超市相比,最主流还是食品超市,未来中国食品超市有巨大发展空间。而食品超市里,一些标准化生鲜产品,可以增加商品丰富度,还能极大提升毛利率,“平均达到20-30个点,熟食品类甚至达到50%利润率。”

这也说明,国内一些类似湖北雅斯、河南大张、山东家家悦等区域商超目前日子活得还不错的原因,他们通过打造现加工、热气腾腾的卖场鲜食,在“烟火气”上取得的成功,本质是通过鲜食预制菜,满足消费者吃饭方便的选择,增加商品丰富度,提升了毛利率。

这一波新零售商超,在鲜食、熟食基础上,更多场景和维度即热、即烹、即配预制菜的拓展,是区域零售商们已被验证成功的鲜食服务的升级,是解决方便,探索适应快节奏都市家庭需求的卖菜新增量。

近场全渠道全场景,新零售商超在消费需求多元化趋势下,能通过不断丰富预制菜口味和选择,不断提高在消费者一日三餐中的占有率。结合新零售商超互联网和数字化能力,对消费需求的更细微洞察,在生鲜供应链、冷链物流等资源上的积累,也能让它们相比其它玩家,在预制菜上实现更全面地发力和收获。或将成为行业内最有实力和发展潜力的参与者。

比如,盒马采用多种方法提升预制菜的科技力,包括今年5月,与头部央厨、农企、高校成立预制菜联盟,联合用科技推动预制菜的品质升级。同时,盒马还联合伙伴,加速引进日本已畅销多年的先进速冻设备,在国内市场提供口味更好的速冻方便面和炒饭。

去年,盒马曾推出一款鱼片,在制作之前,需要再养7天去除抗生素,保证营养更健康。盒马委托中洋集团做的一款“宝鲜鱼”,活鱼经处理后,经过3天蛋白分解,基本保持原有Q弹。再通过嫩化、提鲜,中洋研发的去腥技术,让鱼肉鲜美度会比普通生鱼更好吃。

今年初,叮咚买菜率先宣布进入“大健康预制菜2.0时代”,将首批推出“少油无油预制菜”“低钠无盐预制菜”“控卡低卡预制菜”“清洁配方预制菜”“低碳/GI预制菜”5个系列。

2023年在盒马上市的Moodles鸡肉和虾肉面条,收获了一大批对碳水有顾虑的健身用户、宝妈人群。这是盒马联合新锐技术公司Moodles,用新材料学技术,将优质蛋白质组合,根据不同营养需求设置配方,用3D技术生产的新型食品。

新鲜、新奇、新场景,是像盒马、叮咚这类新零售商摸索出来发力的新方向,客观上,也在行业内,起到了全面加速新品开发,打造品质化和差异化的预制菜的作用。

三、结语

从卖菜到卖“预制菜”,商业底色都是出于对人性的洞察,站在用户角度做满足新需求的产品,进而,也成就自己的新生意。

在市场上,从买菜回家做饭和外卖之外,覆盖快手菜、卤味熟食、预拌菜等多品类的专门食品超市早已出现各种玩家,包括类似锅圈食汇的线下食品专门店,而新零售商超的加码,会对市场格局带来新影响。

新战场的开辟,对新技术的应用、口味还原度、商品丰富度以及健康营养保证的更大消费者价值提供上,考验零售商在食品深加工、消费新价值提供及供应链、冷链物流等资源整合上的能力构筑。

今年10月,盒马将在上海开出以预制菜为核心的全新品类结构门店,测试一个售卖更多全系列预制菜的生鲜超市。类比国外市场的发展,这个国内市场的前沿探索,会给行业探出一些新鲜的发展边界,以及更大的未来想象空间。

新时代下的华丽转身——华润万家的小步快跑

零售圈

这几年有个梗,叫“宇宙的尽头是,直播带货”。从内娱顶流到TVB港星,从文体明星到到网红大V,从罗永浩的交个朋友到俞敏洪的东方甄选,不管是大明星还是企业家,大家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带货”这条路上狂飙。

虽然说,“直播带货”这个市场足够庞大足够赚钱,这也会让人产生一种错觉:为什么我们现在的“生意”,都越做越“小”了?

这个“小”并不是说金额的小,而是传统观念上的“小,它不像造车建厂的宏伟、不像人工AI的科技、也不是互联网创业的逆袭。就像“转型”带货达人的明星郝劭文所说,自己就是在开个“小卖部”。

与其说是“小”,不如说,这些生意离我们的生活更近了。如果说,以前大江大河里的大生意,是拼胆量、拼运气、拼风口,那么在移动互联网、新零售、大数据的当下,“小”生意就是拼服务,拼洞察,拼谁能给消费者带来更美好的生活。

一、“小生意”≠消费降级

消费,是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最真实体现。

先分享最近两个很热门的小生意:一个是全国皆知的“淄博烧烤”,直到今天依然有四面八方的人源源不断的“进淄赶烤”;另一个是最近,包括深圳在内的大城市,宣布不再全面禁止路边摊,高楼大厦下的路边摊,或许有望实现。

把这两个事情放在一起,很多人会问:难道现在都“消费降级”了?并非如此,而是我们正在“消费分级”。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我们的商品已经出现了产能过剩,对消费者来说,可供选择的产品越来越多本来是好事,但是市场上同质化的产品和服务,也让消费者日益精细化的需求,获得不了满足。

以吃饭为例,米其林是美好生活,路边摊也是最美烟火气。只有真正发现并满足群众多元美好的生活,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

在今年年初,全球市场调研公司欧睿国际发布了《2023全球十大消费者趋势》,报告指出,2023年将出现理性与感性并存的消费、数字化愈发重要、女性力量日益崛起、不拘一格的Z世代等影响全球消费趋势的因素。

可以看到,“她经济”、“Z世代”,以及“上班族”等群体,正在衍生出各式各样的新消费主张。这说明,不会有一个商品可以满足不同人需求,一个“大百货”满足所有人需求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在消费分级的浪潮中,消费需求正在不断细分。以普通人生活最密切的吃饭为例,以前是菜市场男女老少一锅端,现在不一样了:老年人早起,追求当季新鲜的,白领下班的晚,要的则是方便卫生。但到了特地时间,需求又变了。晚上的老人会去超市排队买打折的特价菜,周末的年轻人要下厨做硬菜犒劳自己。

可见,消费需求不仅因为年龄阶层而改变,还会因为时间和地点而不同。看似是“小”生意,其实难度并不小。作为中国零售超市的代表,今年即将年满39岁的华润万家,是“老人”,更是“新人”。它既有“与时俱进”的长者智慧,也有“革自己命”的少年魄力。

用户在哪,我就在哪。在深度洞察了新时代下用户需求后,万家已经低调布局了身边那些民生的“小生意”。这几年,假如你身处在粤港澳大湾区,可能已经习惯了“华润万家”的热闹,但同样也会发现越来越多的“萬家MART”、“萬家LiFE”、“萬家CiTY/blt”,以及精品超市“Olé”,正在被年轻人所追捧。

其实,它们都是万家。

二、附近的生意,没有“小生意”

从电商兴起,到社区团购,再到直播带货,十几年来,线上渠道给实体商业带来的冲击不可谓不大。尤其是这几年,被称为超市大卖场的“生死时刻”。但为什么万家却依然在坚持“进化”,布局线下的“小”生意呢?

答案是肯定的。据《2023全球十大消费者趋势》的调查显示,消费者渴望重新探索这个世界。其中39%的消费者表示在未来五年内,他们希望更多以面对面的形式开展线下交易。

数据,毕竟是一个冰冷冷的数字而已。我想跟大家聊聊的是一个热腾腾的词——附近。

牛津大学的人类学家、中国著名学者的项飙老师曾说过:现代社会的一个总体趋势,就是消灭附近。 “附近”的消失,大致是源自于我们越来越少地去关注生活周边的事物场景,更多的注意力朝向遥远的生活,或者更个人化的情感表达,使得我们失去观察社区,沟通邻里的机会,更不会发现周遭的花草树木、一砖一瓦,变成了两点一线的生活。

其实,在遥远和自我之间,还有一个广袤的中间地带,那就是附近。后疫情时代,我们都已经意识到人与人相聚、面对面交往的价值。

重建与附近的联结,是城市的本源价值,更是万家正在做的“附近”生意。以萬家LiFE为例,这是万家专为“附近”,面向社区打造的超市。它不像商超百货的繁杂,也不像便利店的简单,它是你步行可以到达的生活空间,可以满足生活所需,又能在这里随时发现惊喜,温暖而有活力。

2023年,万家计划在大湾区布局40家萬家LiFE,分布广州、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等。在我看来,萬家LiFE就是给大城市的美好献礼。因为像广州深圳这样的大城市,对个人来说有些宏大且宽泛,与之相比,社区显得更加亲近和温暖,更有人情味。

广州人吃饭讲究“镬气”,其实也就是“生活气”。萬家LiFE会针对一日三餐、日常便利的需要,特地加大了生鲜和食品等品类的占比,更加强调社区生鲜的新鲜度,满足“嘴刁”的老广街坊生活所需。

而且,这种步行5-10分钟就能抵达的空间,可以把“顾客变成了街坊邻居”,营造更丰富、更多元的场景,让居住在里边的居民,有更好的体验,产生更多的参与、互动、融合,收获更有温度的生活,拉近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使邻里关系更紧密,社区也更有人情味和活力。

民生无小事,“附近”的生意,从来不是“小生意”。今年年初,广州发布高质量发展“38条”,其中明确提出,要试点“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把消费中心从购物中心扩展到邻里社区,能够服务到银发、青少年甚至残障人士的圈层,提供更多的服务保障功能。

在这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中,一家萬家LiFE的出现,就会形成一个多功能服务中心,这些越来越年轻态的超市,不仅畅通了城市经济微循环,也会使得社区的烟火气越来越旺,人情味越来越浓,成为社区生活幸福感来源之一,让每一家萬家LiFE,都成为一个好街坊。

三、再小的生意,终究也是商业。

商业,不是一场竞速赛,而是一场马拉松,重要的不是起点在哪,也不是速度有多快,而是一直跑下去。终点在哪里?终点就是尽最大的努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所需。

在互联网行业中,有个发展法则是:小步快跑、快速迭代、拥抱变化。作为“传统”的零售行业,万家正在发起一场真正以消费者需求为核心,让消费者省时、省力、省钱、省心的体验革命,在创造美好生活的道路上,小步快跑着。

就像7-11的创始人铃木敏文所说:“在零售行业,竞争对手从来不是同行,而是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如今,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生活理念的提高,消费分级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消费者需求更加多元化与个性化,这便需要万家有足够的洞察力和执行力,及时发现用户的变化,改变产品给客户带来便利。只要顾客有需求,零售就有存在的价值。

除了前面所讲的萬家LiFE之外,万家在粤港澳大湾区已经逐渐完成了主力业态的布局,我们也看到了更全面、更细致,更具成长性的萬家——

让社区生活温暖而有活力,不论是当下需要,还是闲瑕片刻,在这里你会惊喜发现所需。可快速步行到达、简约而温馨的门店,成为社区生活幸福感来源之一。

与城市生活同频,服务于更高水平的美好生活。精致、符合时下生活趋势的商品,是可靠的选择。简约闲适的购物氛围里,传递着健康、鲜活而有趣的都市理想生活方式。

一店一生活,精选顶尖商品传递多彩世界文化与风土人情,为极致的生活美学注入内涵。与众不同的商品,氛围感的购物空间,传递极致、健康、可持续的前沿生活态度。

从日常三餐到绿色有机,从附近所需到世界好物,从物质丰盈到文化探索,萬家系列产品的布局,让我们看到了小生意中的大作为,也看到了一家行业巨头在新时代下的华丽转身。

零售的本质是链接,人与货的链接,人与人的链接,人与生活的链接。在如今多元需求的大背景下,不同的个体在不同的的场景下,需要链接更多不同的事物,从而对零售行业提出了新的挑战与机遇。

如今的万家,全国已有超过3000多家不同的自营门店,每个门店都是独一无二的,有当地的风俗,有自己的“附近”,有不同的“客户需求”。但万家依然坚持着每一次小小的迭代升级,关注顾客的每一个小需求,希望通过更加精细化运营,提升整个运营系统的生态和效率,优化用户体验,做好这些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小生意”。

不管做大生意还是小生意,只要是能为生活创造美好的,都值得我们认认真真地做,踏踏实实地做。